心理倾诉:
“我和男友分开一年了,可是我怎么也走不出来。我试过挽回,试过放弃,能想的办法都想了都没有用,太痛苦了……”
心理咨询师解读:
伤痛,是射向自己的箭
生活中,“伤痛”是不可避免的,但“痛苦”却是可以选择的。我们在情感上对伤痛的反抗越强烈,由烦扰、自责和内疚所带来的痛苦也就越强烈。很多时候,伤痛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对于伤痛的过度反应。
实际上,人们常常遭受到两支箭的攻击:
一支箭是伤痛,
二只箭是对伤痛产生的抗拒。
比如,工作失败了,这是伤痛,是一支箭,这支箭给我们造成的伤害并不大,但是,如果我们对此耿耿于怀,这就是射向我们的第二支箭。
又比如,被男友劈腿,这是伤痛,是一支箭;但因为被劈腿而心生怨恨,甚至怨恨所有男性,认为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则是射向我们的第二只箭。
一支箭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自己射向自己的第二支箭。我们在生活中感受到的大部分痛苦,都是第二支箭带来的,也就是抗拒“伤痛”的结果。
如果着手“接纳”这些伤痛,顺其自然,伤痛就会减轻。因为伤痛在接纳时变轻,在抗拒中变重。同时,我们会发现伤痛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伤痛产生的情绪。
没有人能伤害我们,除了我们自己。
有一道简单的公式清晰地描述了痛苦的来源:
伤痛 × 抗拒 =痛苦
“伤痛”是由生活中那些“不幸”造成的,比如事故、疾病,或者某个我们深爱的人去世,也有可能只是我们和周围的人,比如爱人、孩子、父母、同事之间的冲突。
“抗拒”指的是为了击退伤痛而做出的所有努力,比如让身体绷紧,或者指责、怨恨、攻击等等那些我们能想到的赶走伤痛的办法。
“痛苦”是指我们在自己的伤痛之上增添的肉体或情感上的压力,一层接着一层。在这道公式中,我们如何与“伤痛”相处决定了我们将承受多少“痛苦”。
如果我们对于伤痛的抗拒降低到零,我们承受的痛苦也就降低了。
伤痛 × 零 = 零
这是不是很难以置信?生活中的伤痛确实在那里,但是我们不需要对它们做多余的发挥,我们不需要到哪里都将它们带在身上。
有许多关于痛苦的例子,比如一连几个小时,甚至几天,都在后悔股市崩溃之前没有将股票卖出;或者在重要事情来临之前,总是担心是否会生病。
当然,为了早做准备或者避免出现问题,适当的考虑是有必要的,但问题是,我们却常常陷入对过去的悔恨或对未来的担忧之中而不能自拔。
接纳是离开痛苦的好办法
“接纳”覆盖了一系列的经历,包括反感、好奇、容忍、放任和友好。“接纳”的反面是“抗拒”。抗拒会产生痛苦,而接纳会使之舒缓。
接纳并不意味着容忍错误的行为,而是让你在感情上对内心此时此刻发生的事情敞开。值得注意的是,接纳是在自我觉察的基础上进行的。
所谓自我觉察,就是意识到自己正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之中。所以,接纳并不是逆来顺受,停滞不前;它会让变化自然而然地翩然而至。
但是,我们需要弄明白自己接纳的是什么。如果自我没有觉察,我们会在接纳中容纳多余的东西,就像是投票选举一位我们知之甚少的候选人。盲目地接纳还可能会滑进情绪化的境地——用糖衣掩饰现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接纳,而且终会带来更多的痛苦。
在这里,所谓的“接纳”指的是,有意识地去体验我们的感觉、情绪和想法,时时刻刻,原原本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