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进行热处理工艺加工时,加工的时间如何把握,如何做到工件热处理效果恰到好处,而且又不让费能源是一项技术活。通常根据技术人员的经验及工件的厚度来计算保温时间,批量生产时根据实际经验及观察工件在火中的颜色。主要体现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上,碳素钢没有合金元素和碳化物,无须上时间保温。低合金钢传热系数与碳素钢类似,工件烧多久主要也是根据其尺寸决定。单件产品热处理加工时,当炉温达到工艺设定值时,工件已烧透了,不需要额外增加保温时间,也即我们常说的“零”保温加热。大批量生产时,通常会先加热炉子,到达温度后放入工件,再次到达工艺时间后,再均匀化一定时间,可相对缩短工艺周期,节约能源降低成本。合金结构钢材料中有合金元素,热处理过程中需要使碳化物均匀化一定时间,相比碳素钢来说要久一点。
实际生产中可将不同工件不同材料工艺参数大致相同的混装在一个炉子里,例如CR12MOV、8407、H13、40CR、42RMO,淬火温度基本相同。同理回火温度相同时,不同零件及材料也可以混在一个炉子里,回火时间按最长的执行。类似装炉方法可以大大节约能源,降低成本。
淬火介质选择水溶液,可避免大直径中碳低合金钢用油淬火硬度值达不到,用水淬容易开裂的现象。水溶性合成淬火液适用于低、中碳钢淬火,调整浓度来控制冷却速度。淬火工件光亮且短期防锈,可不清洗直接回火,无油烟、不易老化变质、使用寿命长,价格相对油来说便宜。
回火工艺根据零件的回火温度决定,通常根据经验利用炉子余热,零件回火温度低于炉子余热温度300度左右,工件入炉后炉子很快达到回火工艺温度值。多次回火比一次回火要好,大批量生产时二次回火得到的组织性能比一次回火要好,成本减少很多。
生产中要定期进行设备维修检测,减少因电器故障造成的停炉产生的损失。相关设备如台车、行车的维修维护,减少进出炉不便造成的损耗。工件热处理工艺本身属于节能工作,工件没有经过合理的热处理,零件的使用寿命会很短,增加使用寿命也是节约能源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