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养老院又怎样的发展背景?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自古就有“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旧社会甚至在新中国成立最初的几十年里,中国人的观念中都是生得越多越好。然而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这种古老的观念也渐渐淡化。从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那一代开始,中国大都是独生子女,这是中国特有的国情。这种情况导致的一个后果是,中国过早地迈入了老龄化社会。大约在2020左右,当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中年,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时,他们的担子将会比之前的中国子女们更重,因为大多数的80后需要赡养的是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这样的结果,无疑增加了社会负担,给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逐渐与世界接轨,经济与社会发展迅速,各种社会保障制度也逐渐增加和完善。自从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后,党的养老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并且逐渐扩散到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养老院被建立起来。而国外大多数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比中国要早的多,制度也要相对完善的多,养老院的情况也相对我国有较大的出入。我们将从国内外养老院状况的比较中尝试提出对中国养老院状况的提高和改进的办法。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法国早在1965年成为第一个老年型国家,瑞典紧随其后。进入20世纪后,欧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步入此行列。由于有经济实力的支撑和西方居家形态诸多方面的因素,这些国家养老对策的共同之处是依赖“社会养老”功能:在社会保障体制中,老年人被赋予了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
天津养老院在福利设施、服务体系以及居住环境等方面,针对老年人的生理情况,采用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