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国内几大厂家的惯导RTK销售总量已超过13万台,估计产值数十亿,可以说,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产RTK不仅在国内实现了进口替代,也走向海外,成为国内测绘装备外贸出口的主要产品。
客观讲,国产在核心零部件研发、生产制造、品质把控方面的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国际竞争对手,但在创新方面基本还是跟着别人屁股后面走,可能大家认为RTK已经没有什么花样可玩,都去搞无人机,Lidar一类的新产品去了。
其实仔细想想,惯导RTK真的就山穷水尽了吗?就这个问题,不妨先了解下RTK的6个发展方向:
倾斜RTK:在2016年InterGeo上发布了免校正倾斜测量RTK,一时轰动业内,国内厂家经过这两年的探索和积累,也推出了相关产品,使用无校正倾斜RTK免去了对中过程,外业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星基RTK:RTK配上星基增强服务,对于海洋测量、无网络信号的陆地测量有明显优势,这两年随着国内几大厂家的系统建设推进,星基PPP功能必然会成为RTK产品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
多系统RTK:2020年,全球四大系统加起来有120多颗卫星,对于像城市测量、山区测量等半边天、一线天的场景下也能正常固定,所以,北斗三、伽利略将带来一次RTK产品的全面换代升级。
软件RTK:现在手机的计算能力(CPU)越来越高,软件接收机(Software GNSS Receiver)的发展从技术上讲已具备条件,从大众市场的需求上讲,低成本、简易型软件RTK也许会迎来发展的春天。
大家知道惯导RTKINS与GPS 的组合通常有松组合、紧组合和深组合三种模式。其中深组合(超紧组合)可以利用INS测量值,加速度、速度等信息对接收机的信号跟踪进行辅助,是属于信号处理层次的底层融合,对于高动态、复杂环境下的接收机性能提高有帮助,一直以来仅在军事、科研等领域应用。随着MEMS IMU的成本下降及性能提高,未来惯导与RTK的结合将不仅仅是用来做姿态改正(倾斜测量)、短时间的卫星失锁连续测量,更有价值的是通过深组合带来信号更好、更稳定、精度更高的RTK接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