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倾诉:
“孩子上小学四年级,总是磨磨蹭蹭的,干什么都比人慢半拍。特别是写作业,放学后各种拖,九点多才开始写作业,每天写到十一二点,您说他这是拖延症吗……
心理咨询师解读: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有一个积极的状态,轻松迅速的应对作业。很多父母经常说孩子拖拖拉拉,那拖拉是正常的现象吗?每个孩子的性情不同,他们在每个年龄段的表现差别也很大,需要判别孩子的具体情况,再区别对待。那如何观察孩子是否拖拉呢?
01 观察孩子学习状态
学习是孩子主要的生活内容,十岁左右的孩子就可以比较独立的完成作业、学习了。父母可以观察孩子做作业前,和写作业时的状态,是否能够有序、有效的进行。有些孩子回到家之后,先会找出各种借口与理由,到了很晚了,才不得不去完成作业,甚至无法按时完成作业,作为家长就要注意一下,孩子拖延的原因是对学习有抵触的。需要从学习习惯和心态上帮助孩子进行调整。
02 观察孩子思考状态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注意力和控制力发育都不成熟,很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比如一个孩子看书的时候,突然被窗外的挖掘机吸引,就趴在窗口,一看就是半个小时。这个时候可以不打扰孩子,让他享受自己思考的时间。事后多问孩子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孩子练习描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果耽误了学习,可以和孩子讨论,下次再有类似情况时,他准备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
03 观察孩子的情绪反应
有些孩子,在生活起居等方面常会表现出慢、拖拉的状态,吃饭走路都比别人慢半拍。他们的性格很敏感,常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周围一有风吹草动就会惊扰到他们,这样的孩子容易伴有自卑、内疚等情感体验,不能按普通的拖延处理,呵斥不仅不会起到作用,还会加重孩子其他的情绪问题。
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变化,是非常细微多变的,孩子有做事拖拉的情况时,先不着急教育他,可以多观察他的行为,看看他为什么这么做。针对孩子的状态,再进行处理,一定会帮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