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小产权房问题为突出的深圳,小产权房占到了全市住房总量的56%,深圳人大约占到一半。而且小产权房存在的问题也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现有700万人居住在深圳小产权房:根据有关部门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12月,深圳的违法建筑总数达到37.94万栋,建筑面积高达4.05亿平方米,是深圳市的49.27%,占深圳市建筑面积的一半。按照这一面积比例计算,深圳1400万居民中,至少有700万是“小产权房”的居民。与此同时,深圳小产权房买家中仍有大量投资客,其投机炒作方式也在不断演变。
深圳小产权交易在深圳就是对政府智慧的一次考验:有人把小产房称为“社会转型中不可缺少的阵痛”。小产权房一方面解决了外来人口的住房问题,同时也安抚了当地失地村民;另一方面,小产权房的建设存在很大的隐患,已经严重干扰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秩序,达到了无法解决的程度。
小产权房如果逐步合法化,一方面对大产权购房者是不公平的,另一方面国家也没有相关的许可确权规定。
都市的发展需要土地空间,社会的进步需要产权明确,维持现状当然不能,一拖再拖也无济于事。小产权房问题日益突出。
小产房能否入市首先没有争议,但出租可以放开。小产房其实就是出租房,无论有没有确权,都已经在出租了,现在需要的是将政府对小产房出租的阻扰减少到低程度,把租金和税费降低到低程度。据统计,目前深圳小产权房的建筑面积约占全国的49%,而这一比例恰巧也是国际通行的保障房与商品房比例。小产房要解决的是安全问题,特别是建筑质量问题和消防问题,建议对建筑安全进行一次全面的普查,合格后才能入住。对于防火问题,只能建议消防部门进行创新,例如是否可以缩小消防车,以适应房屋之间狭窄的通道。
好的办法就是让当地村民自己改造,因为利益是他们的,不要把的利益交给发展商或政府。把村民、村委会或股份合作社作为主要改造力量,给予他们合法的身份。与此同时,由于这些房产并未缴纳相应的城市配套费等税费,因此产权与商品房仍有区别,不能转让、出租,在现行土地政策下,居住问题同样可以解决。这一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政府可以参考公租房标准。
所有权的合法性与合法性不可大小而分。小产权的性质可以保持不变,但在法律上给予同等的保护。由于小产权房进入市场后,大城市产权房的价格将趋于合理,从而使部分中低收入家庭能够负担得起或租得起,减轻了政府对保障房的压力,减少了财政支出,降低了农民工进城落户的门槛。
然而,城市更新毕竟没有那么快,对于暂时不能纳入的,经过法定确权和安全整顿后,转换为保障房,以缓解新建保障房的压力,至于转换方式,可以是政府回购作为经济适用房,也可以是确权和限价后作为廉租房,同时,还有一些过渡阶段,那就是发一张证,规定一定年限内不得买和卖,但可以作为自用和租赁,解决低收入者的租房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