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成功者无不是因为用对了人才,从而成就了自己的一番伟业。他们对人才惺惺相惜,在某些时候却又显得一筹莫展。背后的原因之一就是在很多特定的时期必须要用到某个人,却又在其“德”和“才”之间的抉择难以定论。
何为“德”与“才”
所谓德,是道德,也是素质。这种素质决定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事业心、责任心、原则性、廉洁性、利他意识、团队作风、艰苦奋斗的精神等。
所谓才,是才华,也是能力。能力取决于平时的学习和经验积累。包含理论知识、专业知识、谋划能力、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德才兼备,以德为本”是我国历朝历代贤明统治者所提倡的用人理念。“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也是我国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导向。伟大领袖MZX曾在延安提出了“才德兼备”的干部标准和“任人唯贤”的干部路线,为党的干部工作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至上、公道正派,把好干部标准落到实处”。
“德”与“才”如何选择
那么作为一个企业或一个组织的用人,德才兼备的人才往往不容易找到,那关于德和才两方面如何抉择?如何平衡?如何排序呢?
首先最重要的一步:做好预防。所谓预防就是把事做在前面,得具备火眼金睛,在人员招聘时候就要把好关,需要有一套识人的方法,特别重要岗位可能还要做背景调查,不但考察应聘者的才华能力,更要考察其道德素质!可能大家会说,很多人入职的时候根本就很难一下看出来,进入团队后才日久见人心,到后来才被慢慢发现的。或者说团队里已有的人本来就是各种各样,每个层级都有分布的,那该怎么办?
1.有德有才
其德才兼备,是真人才,必须重用!古往今来,这一类人在任何成功的企业或组织中都存在,他们才华横溢、忠心耿耿、无私付出,做出巨大贡献,最终帮助组织实现目标。
2.有德无才
德胜过才,合理使用!这一类人有两种情况。第一种,他刚加入组织不久,还在不断学习提升,很多知识和能力还不够,这种人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合适的更要作为储备干部重点培养。第二种,不是他真没才,他曾经是企业的功臣,只是企业发展很快,他的能力(包括文凭、经验、知识、年龄等)已经不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这时候我们可以帮他找一个合适的岗位,让他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这一类人办事稳稳当当,至少是不会存在风险,不会捅娄子。相传华为任正非曾经在某次会议上,就如何对待企业功臣的话题上提倡过一个观点:“甚至可以挂上一个较高的职位,比方xx总经理,对于那些需要高层出面的场合,而恰好高层平时较忙,那么陪客户、陪领导的时候就让他去,即给了客人面子又合理的利用了资源,这时就起到了他的特殊作用”。这也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方法之一。
3.有才无德
才胜于德,限制使用!有才华的人令人喜爱,领导对喜爱的人容易宠信专任,经常被人的才干所蒙蔽而忘记了考察他的品德。从古至今,国家的乱臣奸佞,家族的败家浪子,企事业单位的害群之马,因为才有余而德不足,如不及时整治,最终将导致家国业毁灭。
我亲眼见过在某上市集团公司一个案例,老板费了大于三顾茅庐之力,从行业内高薪聘请了一个号称行业内的顶级大咖,老板非常欣赏他的才华,委任其为公司副总裁、新创办子公司的总经理,结果因为这人德不配位,无所不用其极,其中细节就不赘述,最后成功损失几十亿。就这点损失还不算,这个“牛人”离开公司仅一个星期之内,在外面就开了一家自己绝对控股、所做产品跟老东家完全一样的公司,形成竞争关系。这家上市企业就差点因为用错一个人公司面临倒闭,老板懊恼不已,悔不当初。
4.无才无德
德才皆无,坚决不用。这种人,只能说是废品,坚决不用也就不需要过多解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