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责任制整体护理(primary nursing)是一种临床护理制度,起源于美国,19世纪80年代引入中国医院的护理。19世纪末,各大医院的护理都在推进这种护理模式,由于中国护理生产力的低下,只能学其形,而学不到其涵,因此尽管轰轰烈烈,但真正有模有样实行的医院寥寥无几,导致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近乎流产。进入21世纪,随着国民经济的提升,医疗护理服务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2010年初,卫生部吹响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号角,提出医院服务应做到三满意 “患者满意”“政府满意”“社会满意”的目标,以及护理服务应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1名护士负责8个患者的生活护理、治疗护理、健康指导等等,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护理服务,以保障临床护理的到位。再次掀起了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的热潮,要求医院不仅在形式上,而且要在内涵上落实并赋予增值。一时间患者的满意声、政府的满意声,此起彼伏,真正使患者得到了实惠。而护理学科在“优质护理服务”中也提升成为二级学科。
但是,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是否能在养老机构实施,至今还没有经验。国外的养老机构由于服务人员都具有本科的文化水平,因此实施比较有力,而中国养老机构的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低,理念陈旧,因此落实此种模式较为困难。
二、“身心并护”责任制整体照护模式的实践
老人是弱势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各机能在衰退,尤其孤独、焦虑导致的心理疾病在上升。“身心并护”的责任制整体照护模式,就是让阳光走进老人的心田,照护服务不仅要从老人的身体上,而且也要从老人的心理需求上进行服务。其特点是老人入住后由专人照护师负责为其实施照护服务,包括:生活照料、服药照料、病情观察、心理疏导、家庭社会因素的协调等工作,为老人提供全面、全程、连续的照护服务。
实现了一个老人主要面对一个照护师服务,让老人记忆深刻、使用更加方便;而责任照护师也知道自己的服务对象是谁,树立“我的老人我负责”的理念。责任照护人员不仅要为老人创造一个充满关爱、温馨、快乐、人性的生活空间,结合生理、病理、社会、心理全方位给予专业的照顾。
照护人员由被动服务转为主动服务,有计划的落实老人的每日照护计划。在老人身边的时间增加了,对老人的情况了解了,拉近了与老人的距离,得到了老人的认可。照护服务满意度由原来的90%提升为98%。而照护人员在照护老人的过程中,提升了自己的服务能力和沟通水平,成为老人生活的照护师、老人健康的指导师,老人心灵的慰藉师;老人的满意和愉悦也提升了照护师的成就感和忠诚度,离职率下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