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烧结砖所用的原料有许多种,过去主要是粘土、页岩,现在有煤矸石、粉煤灰和各种废渣,因此,矿物成分越来越复杂。但其矿物成分的主体仍然是石英、长石、粘土矿物(高岭石、伊利石、蒙脱石等)、含铁矿物、碳酸盐矿物和有机质等,其主要化学成分仍然是SiO2 、Fe2O3 、CaO、MgO、K2O、Na2O、loss等。 烧结砖的烧结温度一般为950~1050℃。初反应从450℃左右开始,个反应产物是铁酸钙,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逐渐生成液相、固熔体(共熔物)、混晶和新矿物。
首先要明确的是,在烧结砖的原料中,有些组分之间能产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矿物,有些组分之间不能产生化学反应,不能生成化合物,只能形成固熔体、共熔体或混晶。
(1) Fe2O3和SiO2之间,不能形成化合物,只能形成固熔体。
(2)CaO、FeO、SiO2不能生成三元化合物。仅能生成硅酸钙、铁酸钙。钙的硅酸盐和铁酸盐同Fe2O3和SiO2,在1100~1185℃的条件下形成低共熔物。
(3)MgO、FeO、SiO2也不能形成任何三元化合物。
烧结砖中的矿物相,因所用原料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且与焙烧温度、气氛和砖的类型的不同也有差异,其中影响大的是原料中CaO的含量。CaO含量低的原料,矿物相中不会出现硅灰石和钙长石、钙黄长石,而CaO含量高的原料中.一定会出现硅灰石、钙长石和钙黄长石等含钙矿物,这是普遍的规律。烧结砖是非均质体,它是由不同的矿物组成的,其性质是组成矿物和微观结构的综合反映。不同的矿物相,性能会有差异,因此我们应重视烧结砖中矿物相的研究。
烧结砖厂家原料处理
1、陈化
为了保证原燃材料稳定性和物理性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风化和均化后,使得原材料的部分物理性能得到改善和化学成分的均衡。在处理阶段,原材料的破碎与均化的两道工艺尤为重要,两者直接关系到终产品的质量,经过对部分厂家的内部对比试验,原材料破碎经过笼筛筛选后的颗粒粒度大小直接影响到砖坯制成和烧成制品的收缩性,在按新国标生产中,我们发现容易产生偏差的是产品的收缩率,空洞尺寸变异,肋变形及有小裂缝,其它工艺及原材料都不变的情况下,而改变原材料笼筛孔径变小后,烧制出来的制品就很少发现有这种现象,另外,我们经过对比试验后发现直接开采出来使用的原材料经过细度调整后也容易发生上述现象,所以我们建议在执行新国标生产的企业对原材料处理一定要又长时间的堆放风化均化后控制好破碎细度,当然细度变小后后会增加耗电量后设备磨损,但通过这种的调整,我们也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也能相应地弥补增加的成本。原料的性质在建厂后已经是不可改变的因素,所以通过调整生产工艺来加强对原料处理是执行新国标容易也是简单的方法。
陈化是很重要的一个工艺环节,陈化目的是使水分渗入到颗粒内部,是原材料的水分能充分大岛均匀一致,便于坯砖成型,提高砖坯的表面光度、强度,坯砖合格率也得到提高,同时可以相应降低产品收缩率。陈化四要素:粒度、水分、时间、温度,粒度大小决定陈化的时间及效果,粒度越细水分越容易渗透陈化效果越好,时间也就相应缩短,同时经过陈化后粉料也相应增加,经过试验,经过48h陈化后,经0.2mm筛筛余下降3.51%。相对来说,陈化含水率越高陈化效果越好,但一般陈化水分控制是由成型需水率来决定的,但其高含水率不能高于成型含水率,一般控制在16%以下。时间对陈化效果的影响也是相当大,陈化时间越长粉料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