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隔墙 那些墙背后的故事
当美国和以色列仍热衷于修墙之时,那些横亘于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街头的“和平墙”,已渐渐淡化为历史的一个背影。但英国选择“脱欧”,再次将北爱置于和平的十字路口。
和平墙并非一堵墙,而是城市各居民区里的好几段隔离设施,有的是砖筑,有的是隔离板加铁丝网,三四米高,长的绵延几公里。北爱人赋予隔离墙以“和平”之名,是因为这里混居的天主教徒与新教徒总是争斗不止,竖起高墙能挡住彼此互掷的石块、酒瓶和汽油弹。
爱尔兰是英国的块殖民地,那里的居民信奉天主教,而英国人大多信奉新教,宗教矛盾令爱尔兰人饱受英国统治者压迫,独立之声贯穿大英帝国整个殖民史。1921年,英爱签订协议,爱尔兰南部26郡从联合王国独立,北方6郡仍属英国。从此,爱尔兰岛南北分裂的局面被确定下来,也打开了北爱问题的“潘多拉之盒”。
北爱60%人口是英国移民后裔,40%是爱尔兰后裔,在北爱归属问题上,前者主张留在英国,后者坚持回到爱尔兰。自1960年代末到1990年代末,北爱的天主教徒与新教徒之间水火不容,暴力冲突成为生活之日常,先后有3500多人死亡,4万余人受伤,造成的财产损失超过1万亿英镑。直到1998年,英国、爱尔兰及北爱自治政府签订《贝尔法斯特协议》,北爱才获得久违的和平。
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人们努力学习如何平和地面对曾经的敌人,以公民的身份生活在一起。如今,和平观念已深入人心,年轻人习惯跨教派交友,那些隔离墙虽然还在,但已基本褪去初的功能,成为一种历史警示,不时有鸽子在上面漫步。
然而,英国“脱欧”却让趋于平静的北爱再次陷入不安。英国预计在2019年3月正式脱欧,届时爱尔兰将成为欧盟成员国中与英国有陆地边界的国家。而“硬边界”的出现,将严重影响两边经贸和人员往来,可能重新挑起昔日噩梦。这成了眼下英国脱欧谈判中难逾越的一道坎。
现时北爱和爱尔兰之间的边界几乎形同虚设,在500公里的边境线上,每天有3万人次自由出入,无需任何证件,这被视为和平进程取得成功的重要象征。北爱商业组织负责人康奈·帕特森说:“边界的瓦解让商品和人员得以流动,而一旦流动没有了障碍,人们对于国籍的执念也会慢慢松懈下来。”
出于对“硬边界”的忌惮,在2016年的“脱欧”公投中,55.8%的北爱民众支持留欧。而英国终踏上脱欧之路,让不少北爱人萌生脱英念头,希望借着与爱尔兰合并,顺理成章留在欧盟。2017年3月的北爱议会选举中,北爱分离势力新芬党选票大涨,与大党民主统一党仅差一票,民意向背从中可窥得一斑。
但也有人说,即便北爱真的效仿苏格兰举行独立公投,估计结果仍是维持现状,因为北爱作为英国的一部分,每年接受来自英国财政部的高额补贴,而欧盟给予北爱的只有英国的5%。同时,爱尔兰恐怕也未必希望统一,因为他们将为北爱的财政赤字缴更多税。
脱欧,还是离英?北爱人民又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正如帕特森所言:“在过去20年里,我们都认为和平协议是送给这个国家伟大的礼物。我们拒绝考虑任何回到过去糟糕日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