殡葬文化的起源与原始人的灵魂观和灵魂不死的信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殡葬礼仪中的许多仪式和做法也与灵魂观念直接相关。正是灵魂的观念,才为中国传统丧葬礼仪中的繁缛、恭敬、敬畏等行为或态度等找到心理学的根据。
远古时期,人类处于蒙昧状态,并不懂得人死后要建造坟墓来安葬。这时的人们还没有鬼魂观念,对死者遗体的处理与对待野兽尸骨一样,并没有特别尊重。当人类意识到自身作为一个活物而存在的时候,必定同时也会意识到自身存在会有终止的一天。死亡来临时,人们区别于其他动物,开始产生要处理遗体的意识。梦,使人们相信人死后的另一种生命形式的存在,他们认为做梦和人死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灵魂离开肉体出走了,而灵魂是不会死的。只不过进入了另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应的世界而已。人们常在梦中梦见死去的亲人,见到他们的亲切笑容,仍和自己生活在一起。他们自然的认为死者虽然肉体死了,但灵魂仍然活着,和以前没有任何区别。灵魂不灭的观念认为,即使人死了,但灵魂存在,仍能干预人事,对于后代既可降福,也可以施祸,关键是要看对死者的态度和安葬的方式,如果死者满意,活者也就可以相安无事,反之就会给活者带来麻烦灾祸。因为关心灵魂,想使灵魂得到安逸,于是人们对死亡看得很重,在行动上就表现出重丧重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