鞋业生产软件的灵活性怎样?鞋业生产软件对于工厂企业来说是个十分适用的软件,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企业管理是管理的过程。在中国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甚至是相同的,其业务流程是不一样的,但ERP系统为企业提供的功能。当然,SAP是特殊的,它是一千种不同工艺,通过对工艺的选择以满足客户的要求。但是我国的软件过程是非常小的和非常严格,与国外软件的差距不在于它的功能的不足,而在于它的结构是不好的。
但现在我们都知道,ERP软件逐渐向平台,基于组件的开发。我是在九十年代后期提出这样一个软件应用架构,然后我们把它称为“积木,把开关”,通过这个应用程序体系结构,解决我国企业的“个性化”的成功实施问题。当然,除了灵活,精致,智能化,对ERP软件的动态特性。例如,上述指标——因为配额不仅用于生产成本的计算,它也可用来制造生产计划。软件不提供智能解决方案,通过智能调整工具的不准确的指标更准确。
从1996年到2002年,鞋业工厂的MIS信息管理系统大多数是基于DOS下的,很多鞋业根本就还没有开始用鞋业生产软件。那个时期,企业的需求非常简单:只要输入一些简单的基础数据和业务数据,得出几个统计报表就可以了,连鞋子图片出不来都没有关系。这个时期基本上是鞋业应用鞋业生产软件的初级阶段,此时期一直持续到了2002年WINDOWS程序设计开始在管理系统中普及的时代。
在鞋业应用系统的初级阶段,系统主要的特点是按订单管理,从接单,采购到入库,领料出库,全部按订单号来管理,甚至仓库的物料都按订单来区分。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在上系统之前手工就这么做的,所以此时期系统的特点是手工做法的简单拷贝,企业只要应用了系统,并且系统能按单作业,都会感觉系统起到了极大的作用。同时,在2002年前,鞋业的状况普遍比较好,绝大多数鞋厂都做得比较红火,基本上都有钱挣,效率和成本不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是一个比较没有人会去关注的一个问题。1999年,曾经有一个A工厂的老板跟我说:我们成型的楦头“哐”地一响,美元就哗哗地来。
鞋业生产软件
所以,在2002年前,鞋业的老板根本就不会想到要通过管理系统来提升企业的管理。
到了2003年,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和竞争的越来越大,鞋业的利润慢慢变薄,尽管如此,绝大多数的鞋业还是保持比较乐观的态度。
到了2005年,西方鞋业服装业贸易壁垒加重了绝大多数出口型鞋业的成本压力,很多鞋厂已经慢慢“吃不消”了。这个时期开始,很多企业的老板都在想办法给企业找“医生”,其中引进ERP的管理体系是最为普遍的做法。但由于这些企业大多数没有理解ERP的深刻内涵,以为引进一套系统,就可以解决企业目前面临的问题,结果到了2008年,很多企业要倒闭了,ERP系统也未能给企业带来一线生机。甚至有不少鞋厂,购了系统几年都没有推上去,顶多用了一个物料系统,也就是进销存系统。有些企业甚至买了几次软件,花了不少金钱和精力,均没有推上去。于是,有很多企业的老总就“谈ERP色变了”!那么,ERP真的在鞋业不能被成功应用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标签:鞋业ERP,鞋业系统,鞋业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