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把铁锹映证三代人国防情
本报讯记者 范奇飞 特邀报道员 孙英波 于俊楠
谈起传家宝,大家脑中里通常会出現古玩古物、金石字画,而山东省龙口市东江镇南山村村民兰文华家的传家宝却很特殊——三把普通甚至有些破旧的铁锹。
这些虽看似平常,却大有来头,这些都来自渤海深处的岛屿,阐释着兰家三代人守岛屿的故事。
爷爷的锹——矿坑工程施工
磨卷的锋刃印证情怀
它是一柄生了锈的铁锹,锹面裂开了几条很大的口子,尖部翻起了刃,一面还破埙不全。
可这却是87岁的兰文华老人的宝贝,老人常常会把它拿出来瞧一瞧、摸一摸,向子孙叙述他在上世纪60年代背着铁锹在大钦岛打战备矿坑的日子。
1950年,兰文华参军入伍,加入抗美援朝战争,归国后赴军事院校学习培训深造。
1960年兰文华毕业,被分派到大钦岛。
那时岛上长期进行国防工程施工,兰文华带着战士们每天打矿坑。
“人脱一层皮,岛披一层钢”,访谈中,老人兴奋地说,那时条件有限,机械设备操作少,他们最常用的就是钢钎大锤和铁锹,不知道用坏掉多少把铁锹,愣是打通了这条环绕小岛的战备矿坑。
“训练、挖坑道,周而复始。
很累,但很充实,因为我为祖国守卫着海防!”
1969年,兰文华响应组织呼吁,复员回到地方,离开大钦岛时,他提交申请将自己最后一柄用坏的铁锹带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