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传统中医学中没有骨质疏松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机制和临床症状,一般将其归入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是指由肾虚、脾虚或血瘀等原因导致的骨枯而髓减,一般表现为骨脆易折、腰背或四肢关节疼痛、畏寒肢冷或抽筋、下肢无力、夜尿频多、足膝酸软、神疲乏力、面色暗黑、牙齿干枯等一系列症状。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原因是什么?
02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肾虚精亏,部分患者又与后天失养,如脾胃虚弱,脾胃运化失调有关;也有部分患者由于经常感受风寒湿邪,邪气阻滞,正气亏虚,导致痰、瘀等继发致病因素的产生而痹阻经络,气血津液不能濡养筋骨,筋骨便易疏松脆弱。
中医认为骨质疏松的症状表现在肢体、筋骨,但其病变部位却在肝肾脾胃,肝肾不足、脾胃亏虚为根本原因,外邪乘虚而入,痹阻经络,损伤筋骨是致病因素。
中医防治骨质疏松原则及用药规律是什么?
03
根据导致骨质疏松的不同病因,中医防治骨质疏松有3条基本原则:补肾为先、健脾益气、活血通络。
补虚药在防治骨质疏松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补阳药以补肾阳为主,补血药以补血养脾为主,补气药以健脾益气为主,活血祛瘀药也是应用较多的一类中药。
骨质疏松属肾阳虚衰时,应用温补肾阳的药物,属肝肾阴虚时,应用滋补肝肾的药物,属气滞血瘀时,应用行气活血、通络止痛的药物,属气血亏虚时,应用健脾益气养血的药物。
常用防治骨质疏松的中草药有哪些?
04
根据对复方用药的分析,防治骨质疏松的中草药有一定的规律特点,一般是围绕中医肾主骨生髓理论,多用补肾药物,也可同时配伍健脾或活血的药物。
其中,淫羊藿,地黄,骨碎补,黄芪,补骨脂,龟甲,牛膝,杜仲,鹿角胶,山药,龙骨、牡蛎,当归,菟丝子,山萸肉,茯苓,白术,肉苁蓉,党参,紫河车,丹参,枸杞子等都是使用频率较高的中草药。
服用具有补肾健脾作用的中药
应注意些什么?
05
服用具有补肾作用的中药时应注意:
①服药期间要注意少熬夜,多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
②禁烟禁酒,避免抽烟喝酒对肝肾引起更大的伤害;
③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生葱、生蒜等;
④清淡饮食,少吃或不吃凉性食物;
⑤感冒期间不宜服用补肾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