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家名叫上海达尔威的公司因为纳税21亿元引发关注。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娱乐明星张庭与林瑞阳夫妇二人,主要经营化妆品微商业务。此消息引发网友一片惊叹,光是纳税就21亿元,这家公司到底赚了多少钱?
达尔威不是上市公司,所以财务数据并没有对外公布,不过还是可以从其他途径做一个大致推算。2017年,曾经有一家A股上市公司山东华鹏和达尔威展开合作,当时披露过公司的部分数据,2017年前三季度,达尔威公司的收入和净利润分别是36亿元和11.4亿元。假如公司每个季度的业绩比较平滑,意味着2017年达尔威的收入和净利润大概是48亿元和15亿元。
资料显示,达尔威2017年纳税13亿元,去年纳税21亿元,增长60%多,假如公司业绩和纳税额同步增长,意味着去年达尔威的收入和净利润大概是77亿元和24亿元。
对于一家成立不到6年的化妆品微商公司而言,最近两年累计纳税34亿元,达尔威足以称得上模范纳税人。而从商业角度来看,也绝对算是创造了一个不小的商业奇迹。
从常识来判断,一家公司能够获得成功,首先肯定是产品大受消费者欢迎,不过从达尔威这家公司来看,产品一直具有较大争议。在网上随便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经常有消费者投诉,表示使用公司的TST面膜之后出现烂脸的现象2016年左右,公司多款产品在国家食品药监局的网站上被“责令改正”。
和产品质量相比,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公司的营销能力。
公司的创始人是娱乐明星出身的张庭和林瑞阳夫妇,除了这二位之外,公司背后也有很多明星股东,娱乐圈内的一些大牌明星经常为公司产品站台,这些流量明星背后数千万的粉丝,很容易转化成公司的产品用户,丰富的明星资源是公司的一大独特优势。
和明星效应相比,公司更核心的竞争力还是其微商营销模式。和传统化妆品公司不同的是,达尔威的销售绝大部分通过微商来实现,据悉公司现在的代理高达760多万人,即使每个人每年只实现1000元的销售,就可以为公司带来76亿元的收入,这就是微商时代人海战术的杀伤力。
最近几年来,主打熟人电商的微商模式快速崛起,有关数据显示,截止2017年,国内已经有超过2000多万人在从事微商业务,市场规模达到了7000亿元。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微商这种社交电商的模式,弥补了传统电商的不足,但随着微商规模越来越大,弊端也迅速浮出水面。
在朋友圈频繁发骚扰广告倒还在其次,更大的问题在于,很多微商越来越具有传销性质。首先是产品质量没有保证,很多都是三无产品,更重要的是,微商的营销模式和传销极其相似。
很多微商的营销都是采用多层代理的模式,不同级别的代理享受不同的产品价格,级别越高折扣越大,发展更多的下级代理,就能够享受越多的差价收入。对很多微商而言,将产品销往最终消费者手中只是一小部分,更多的收入其实来自发展更多的代理。这种模式,很大程度上就是传销机制中发展下线的变异。
2017年,号称国内第一微商的摩能国际出事,大量代理商控诉摩能国际涉嫌传销。这家公司主打女性健康和美妆产品,通过层层代理的模式销售,代理层级多达7级。数十万代理微商抱着发财梦加入之后,结果发现产品在零售市场根本卖不动,发展下线代理也很难,而公司又不接受退货,最终导致矛盾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张庭夫妇的达尔威公司似乎刻意和传统微商划清了界限,公司介绍自己的代理模式,一是“零成本投入,无需囤货“;二是“全国统一价,严谨的价格管控制度,只要加入就是总代”。
这两点似乎完美规避了发展下线赚人头钱的传销特质,但事实上也没有这么简单。达尔威公司给代理商设置了一套极其复杂的工资计算系统,将工资分成“个人销售提成+代理差额提成+教育奖金”,按照公司自己的举例,假如个人业绩是1000元,提成是300元,但是如果在一个团队之中,团队的业绩是15万元,那么个人还可以获得22350元的代理差额提成,以及7500元的教育奖金,合计30150元。
达尔威公司在介绍这个工资模式的时候,原话如此:看到了吗?个人卖1000的产品就能拿到3万多的收入哦,这就是团队的优势,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