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社会随着汽车的增多,汽车颗粒捕集器就显得尤为的重要。从去年冬天开始我国中东部大部分地区都被雾霾所笼罩,北京PM2.5数值上千,西安、上海等地直接爆表,面对这种雾霾的天气,目前已经得知这种“毒雾”对人体的的危害是各方面的,如果我们还像看客一样冷冷面对这种天气以及这样的数字,那最后受害的就是我们自己。
目前在各大城市的PM2.5数值中,贡献最大莫过于机动车尾气,从下表中我们得知在大城市诸如北京市的PM2.5来源分析表中,有25%是由机动车尾气贡献的,而京津冀地区也高达16%。所以此次我们所要介绍的就是关于柴油发动机尾气后处理中与PM有关的那些技术名字。
尾气排放的污染物主要由NOx、CO以及细颗粒物构成,而雾霾中含有大量的细颗粒物,针对这一状况,目前国内国四时代也有两种主要的升级方案,一类是通过使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技术,利用尿素溶液对尾气中的氮氧化物进行处理;还有一类是通过汽车粒捕集器(DPF)或微粒催化转换器(DOC),针对燃烧产生的微粒进行处理的废气再循环(EGR)技术。
由于SCR后处理技术在PM处理上采用机内净化的方式,所以这次主要介绍的POC以及汽车颗粒捕集器这两种方式。
DPF(DieselParticulateFilter)又叫汽车颗粒捕集器,目前按再生放方式可分为主动再生与被动再生两种模式。目前常见的形式为连续性再生柴油粒状污染物过滤器(CR-DPF)以及(CDPF)。
再生柴油粒状污染物过滤器(CR-DPF)是利用引擎排放的一氧化氮(NO)经过CR-DPF的氧化触媒回流产生连续性的二氧化氮NO2,目前已证实二氧化氮比氧气对于柴油粒状污染物(PM)的低温氧化媒介效果更为有效。
触媒形柴油颗粒过滤器(CDPF)对黑烟颗粒的过滤转化效果可以达到重量比例的95%以上。触媒柴油颗粒过滤器(CDPF)是藉由在此触媒器上涂覆催化元素促进在废气中捕集粒状污染物(PM)的氧化作用。
目前北美车型的后处理形式多由EGR+POC+DPF这种组合方式,而国内目前大多出重卡车型还是采用SCR的行驶比较多,不管后处理形式如何,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让我们的环境更美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