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用水净化处理工艺
随着近年来工业发展对对地表和地下水资源造成的影响,以及气候变化带来的水资源紧缺,对于饮用水的净化处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那么,在符合当下环境能满足居民用水安全的同时比较经济的净水处理工艺都有哪些呢?水质净化脱不开物理沉淀和过滤,化学法的絮凝、氧化还原、电化学和离子交换,以及生物降解法(污水净化处理),文章将简要介绍三种较常见的处理工艺。
一、一体化净水处理工艺
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常见于农饮水项目,采用的工艺较普遍的是虹吸式重力过滤装置。它包含有前端絮凝反应单元、沉淀单元、过滤单元和消毒单元。设备可以在微动力情况下自动运行并且完成饮用水的净化处理,仅有的耗能设备为絮凝投加设备和消毒设备;原水进入设备前在管道注加絮凝药剂,充分混合后进入絮凝反应池形成效果理想的絮凝颗粒,完成原水中悬浮杂质、胶体、金属离子等混凝聚集;下一步在沉淀池中完成沉淀去除絮凝体,沉淀池一般以斜管或斜板沉淀居多,沉淀效果在中小型一体化沉淀池中较为理想;经过沉淀后进入虹吸滤池,一般铺设多层砂滤料或活性炭滤料,在水位满足虹吸条件后周期性的自动进行滤料反冲洗,可保证产水通量和过滤效果;过滤后经过消毒单元配置的消毒工艺对产水杀菌,常见的一体化净水设备消毒单元配置次氯酸钠、二氧化氯或紫外线消毒方式进行细菌病毒原生水生动物和藻类等的灭杀,消毒杀菌效果显著。一般经过净化处理后的产水可达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卫生标准。
一体化净水处理设备的优势在于:性价比较高、成品设备安装所需周期相对较短,后期运行维护简单便捷,且维护成本低。同时,这种工艺的缺点也明显,应对复杂水质能力较弱,净化后的产水水质不算特别理想。
二、多介质过滤净化工艺
一般多介质过滤工艺用于原水水质稳定且良好的饮用水净化处理。多介质过滤工艺就是原水经过多道过滤工序的一种仅靠过滤手段完成水质净化的工艺。常见设计包括“粗滤+精滤+消毒”工序,一般包括多介质过滤器(填料多为砾石、陶粒、粗煤或煤渣等)、多层石英砂过滤器(两层以上不同粒径石英砂滤料)、活性炭过滤器、精密过滤器,以及后置的消毒设备。多道过滤能去除水中包含的泥沙、杂质、动植物腐殖质,以及消除嗅味、降低色度,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可以达到饮用安全卫生要求。
多介质过滤工艺的优点在于:工艺流程较短、组装便捷,能快速投产运行,运行维护相对简便、且无需过多人工干预。缺点则是:滤料使用寿命易受原水和反洗效果影响,抗冲击能力较差,反洗频率高,产水量和水质不稳定。
三、膜法净化处理工艺
膜法是近些年来在用水要求较高的场景中应用较广的处理工艺。其中,常用的净水膜包括微滤膜、超滤膜、反渗透膜以及纳滤膜。膜工艺净水的优点是过滤精度高、产水安全可靠、设备运行稳定,结构较为紧凑,应用场景广泛等。可应用于食品加工、工业锅炉水循环、纯净水制造、直饮水制备、日常饮用水净化等诸多方向,甚至包括盐碱水淡化。膜分离过程是一种与膜孔径大小相关的筛孔分离过程,以膜两侧的压力差为驱动力,以膜为过滤介质,在一定压力作用下,当溶液流过膜表面时,溶剂和溶质在膜两侧实现分离,即水分子透过膜而杂质却被截留在另一侧,从而实现对原液的净化、分离和浓缩的目的。
微滤膜和超滤膜有内置式和外置式之分,内置式常用于污水处理,外置式可用作饮用水的净化。一般在膜过滤前端设置有预处理工序,比如絮凝沉淀、多介质过滤等,预处理是为了去除原水中大颗粒物,减少膜过滤的运行负荷。由于膜过滤有着较高级别的过滤精度(0.5μm~0.01nm),可以完全去除原水杂质、悬浮物,以及细菌、藻类等,体量较大的病毒一样被滤除,搭配后置消毒后完全达到饮用标准。
膜法净化处理工艺的优点:设备结构紧凑体积小、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稳定、产水水质理想、工艺流程较短易于操作管理。而膜法工艺的缺点则是投资成本相对高,后期维护成本高。
以上三种净化处理工艺目前在农村饮用水净化处理、人口密集区域或工业生产用水等的场景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能满足绝大部分用水需求。云南甲胄科技有限公司在净水处理领域有多年的钻研经验和实际成功项目案例,我公司有多种污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处理、废气净化和臭气收集处理设备和工艺,可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技术咨询、服务和产品供应,欢迎有需求客户来电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