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榜单中都能看到,视频剪辑类的产品众多,视频内容产品相对较少。也就是说有很大量的用户在使用视频剪辑工具对自己的拍摄的视频内容进行剪辑、编辑等操作。但是用户自己拍摄的视频内容的出口却很少。用户只能通过facebook等一些支持视频发布的社交软件分享给自己的好友。Youtube这样的平台对于绝大部分的用户来说是不会进行视频上传操作的。对于乐于分享自己的生活的海外用户来说(通过Instagram之类的图片分享社交类软件就可以看出,海外用户更热衷于个人表达),展现他们自己的平台还是存在很多机会、用户的需求也是迫切的。
现有的同质化海外短视频内容平台较多以印尼地区为例,APP Store和google play榜单上热门的短视频产品有:TikTok(抖音)、小影、YouTube、Hypstar(火山小视频)、快手、 >musical.ly、like等。
对于任何一个UGC内容平台来说,其平台用户中绝大部分用户为内容消费型用户,内容创作的用户占相对小的比例。但现有的海外短视频平台对于浏览内容的用户来说,差异并不是很大,其内容都以UGC视频内容为主,以才艺、生活日常为主。浏览型用户与内容及创作者的互动较少,因为所创作的视频内容没有太多的更为人格化的、场景化的、互动化的内容,相对来说很难引起浏览用户的参与感和互动度,这些UGC创作者更多的是单纯的表达自己。另外这些app国际版本是通用的版本因此,可以看到,在使用app时不论你选择的国家和地区你都能看到全球各个国家的内容,可以看出这些app的本地化进行运营都不够深入。对比国内版本的抖音,其大量的UGC内容不是才艺表演,越来越多的段子、和一些有编排的内容。
对于这些平台来说产品同质化,基本都采用 >musical.ly这样的音乐短视频或者快手这样单纯拍摄分享的平台。从内容上来看,音乐短视频平台主要引导用户使用一些拍摄技巧、音乐、舞蹈等内容,快手之类的平台大量的内容是记录个人生活日常。对于浏览型用户来说每个平台上的内容差异不大,平台壁垒较小;对于创作型用户来说,没有持续的有效引导和更深入的用户互动,创作型UGC用户的创作热情会逐渐减弱。
国内音乐短视频平台及海外音乐短视频平台对比以抖音为例,抖音作为国内最热门的音乐短视频(平台越来越多的内容不是音乐短视频,因此抖音可以看成是一个年轻人的趣味短视频平台),在 >musical.ly将海外成功的经验 ** 到国内的大背景下,还是超过muse获得成功。抖音成功的主要原因:
1.成功的运营;(1)这就包含网红内容引导,帮助平台快速内容冷启动,同时引导其他用户的创作;(2)有趣味的、参与感强的互动话题,抖音的运营非常了解当下年轻人的喜好,紧跟热门事件、当下流行趋势、甚至创造有一定魔性的病毒内容,这些活动都非常能够引起浏览型用户的共鸣,大量的病毒视频的传播也在不断的 ** 用户进行内容创作,非常能够引起用户的参与感;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促进用户活跃,增加用户互动度,促进内容生成的途径。
2.较低成本的内容创作;用户在进行内容浏览的过程中,随时可以将自己感兴趣的声音素材,作为背景音乐进行视频拍摄。同时用户可以简单边界的直接使用自己感兴趣的视频音乐作为自己创作素材;简单有趣的视频特效,让用户不用借助第三方软件完成内容剪辑和创作。将视频的编辑成本降到最低,大大提升用户创作视频的效率和成功率。
3.大量自带流量的PGC、UPGC用户入驻,帮助平台快速填充优质视频内容以及快速获取大量用户。PGC内容和UPGC内容相对比较优质,能够帮助平台冷启动,让新用户可以消费大量的优质内容。同时这部分创作者本身已经聚集了大量粉丝,平台的迁移或者增加能够将这些粉丝一定程度的迁移到新的平台。
反观海外版本的Tik Tok(抖音)、Hypstar(火山小视频)、 >musical.ly等这类的音乐短视频平台,相较国内版本的抖音来说存在以下问题:
1.本地化运营不足;将全球的内容都展现给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这样的好处是可以用全球的内容快速填充到平台上,但弊端是每个地区的本地化运营不够,很多内容不是非常具有通识性,某些地区特有的文化、段子、习俗等等可能不太容易被其他地区理解。
2.内容互动性不足;内容主要以才艺和日常为主。视频中基本没有说话、对话、或者表达一个较为完整的故事。此类内容对于浏览型用户来说没有办法引起太多共鸣,用户的互动感和参与感不强。的大量存在很难让用户之间形成比较稳定且有一定黏性的粉丝关系。很难形成一定的粉丝效应。
3.内容创作引导不足;用户所表现的日常和才艺基本上都不具有通用性。对于其他用户来说很难就此音乐或者视频内容进行自己的翻拍。因此进行本地化的运营没有创造或者引导用户,去创作趣味性高、互动性强、内容场景更贴近生活的活动。导致用户UGC热情不够高,视频内容互动性不够强。从而导致平台活跃度不足。
4.平台上还没有大的有一定影响力的PGC或者PUGC用户存在,还没有形成一定的粉丝效应。因此用户切换平台的成本并不高,用户切换任何平台对于用户浏览内容的并没有太大的差异。因此还没有形成用户对于平台的足够依赖和粘性。
海外UGC短视频平台发展见解1.优化视频创作工具;让用户可以以最低成本制作自己的视频内容,这对于UGC平台来说非常重要,便捷好用强大的视频制作工具能够大大提升内容制作效率,提升内容数量。
2.本地化内容的大量丰富。想用户推荐的内容要尽可能的是和用户的国家、地区、语言一直的优质内容。这样一方面有利于用户对于内容的认可和理解,增加用户的互动性和参与感;另一方面可以更深入的进行本地化运营引导用户创造更符合本地特色的内容,而不单单是音乐舞蹈。从而让平台在相应的地区的活跃度大大提升。
3.内容引导、平台内容带节奏;邀请内容制作的高手或者在个人运营上有一定经验的网红,来进行能够引起用户参与感的内容创作,创造一些病毒视频,引领产品调性,引导用户套用创作。增加产品的活跃度、互动度。
4.邀请本地有一定知名度的、有影响力的和产品调性一致的短视频自媒体机构入驻平台,帮助平台填充优质内容;帮助平台快速填充内容以及吸引资深粉丝使用产品增加产品本身活跃。
5.运营和产品的新玩法,帮助持续激发用户积极性。产品和运营配合,发起有趣的本地化内容创作相关的产品功能和活动,引导用户一波又一波的持续性的互动与活跃。保证用户持续对于平台内容有新鲜感,同时也是保证平台和其他竞品的差异化。
6.从商业变现层面考虑:(1)可以帮助品牌上推荐相应的视频广告到所有的目标用户面前;(2)帮助一些品牌光广告主以发起活动的形式进行扩散,帮助品牌进行宣传;(3)其他类型的信息流广告,包括效果类广告;
海外PGC短视频平台空间经过整理可以看出,海外PGC短视频创作者完全依赖YouTube平台,(1)海外市场并没有太多的适合PGC、PUGC创作者的视频和短视频平台;(2)YouTube汇集全球巨大的流量,创作者自然会被吸引。
以国内创作者的需求作为对比:对于创者者来说入驻更多的平台、获取更多的播放量、粉丝量有助于他们建立自身影响力和商业价值(此处说的商业价值并不是指创作者从平台获取的广告分成收益)。对于一个PGC团队来说,自己品牌的商业价值主要依赖于他们对于自己粉丝的影响力。这就有几个关键的因素:(1)粉丝量;(2)粉丝的黏性;(3)粉丝的商业价值。粉丝量作为PGC价值评估体系的基础,对于创作者来说尤为关键。一个视频节目或者一个网红是要通过视频内容来吸引用户关注最终转化为粉丝的。因此国内的短视频创作者会维护目前主流的30家左右的视频、短视频、资讯平台,希望通过获取各个渠道的流量从而聚集更多的粉丝人群。而在海外提供给这部分短视频创作者的平台非常少,没有良好的平台让这部分优质的创作者去入驻,因此对于这些创作者来说可能会缺失很大一部分的粉丝人群。单一的Youtube平台可能对于这些创作者来说少了很多内容创作和用户互动的可能性。
另外,国内PGC创作者会根据平台流量进行取舍。抖音平台的快速崛起吸引了越来越多的PGC、UPGC创作者入驻该平台。可以看到有:阿细、扇子NO FAN NO FUN、白光组合、喵大仙、僵小鱼、王小强、笑园团队、罗休休、胖胖胖、金大威、陈靖川、曾曾曾学宁、Ohmylady花花、刘阳、Jason Chen、密子君、李明霖、hi走啦等等。
类似的海外的PGC创作者通畅也会有facebook账号、twitter账号、Instagram账号这些主流的社交媒体平台。对于这些创作者来说并不是不需要一些其他的视频平台去入驻。而是需要流量够大,平台规则更完善,有一定的商业价值的平台出现。因此在国外一些更垂直的PGC短视频平台还有很大潜力。能够让这些创作者真正看到流量、粉丝甚至收益的平台肯定是会有市场的。另外Youtube并不是一个完全本地化的产品,因此本地化也是PGC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