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毕业到现在一直在外贸行业,一眨眼12年过去了,今天突然想记录下自己的外贸生涯,就当是个回忆吧。
考大学那年国际贸易很火爆,所以毫不犹豫的就选择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08年毕业那时候因为没找到工作就回了老家,在一家刚工作,产品是五金,是工贸一体的,所以时常下车间"学习",整天面对一群螺帽螺丝。整个外贸部就俩人,另外一个也是刚毕业的,我们就整天在阿里平台上找客人,发邮件,打样品,寄样品…
应该很多人记得08年的经济危,毫无悬念的作为一家经营不下去了,然后就被辞退回家了…后来也找了一份外贸业务员的工作(卖绣花机)的,在那边可能工作了没几个月就离职了。那时候心很大,就想去外面闯荡,不想留在小县城。就在来年的3月找到了新工作,我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什么行李箱,棉被啥的又坐快客又转公交的一路辗转去了杭州,现在想起来真觉得自己挺女汉子的。
也是家工贸一体的,在市区有办公室,我的岗位是商检,那时候工资低,社保啥的我都选择不交,宁愿实际到手可以多那么几百块,现在想想真蠢!在的工作就是单据类的,时不时的跑商检局,,现在那本商检证早已过期没续了,想想这本证也养活了我好几年呢,没有这本敲门砖估计也找不到这份工作。后来慢慢的,领导让我学业务,做跟单,也是在那时开始真正入了服装这一行,真的,一入服装深似海这话绝对没错,比起其他任何产品,服装真的是最繁琐的,小到一颗纽扣都需要来回确认。也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各个环节,我被"下放"到工厂,从基础开始,我现在仍记得当时领导和我的谈话,说要做好业务得熟悉每个环节,现在我和你说什么气眼,什么套结,你肯定不懂,所以去工厂好好学习学习…工厂在郊区,离我住的地方到也不远,还是每天公交车上下班,说实话我挺佩服自己挺能吃苦的,我居然在没有热水器,没有空调,没有厨房的农民房住了3年多。在工厂的日子挺开心的,和工友们开开玩笑,吵吵闹闹的日子现在回想真挺美!那时我需要算工人工资,办公室单子下下来我要安排采购辅料,定纸箱,跑商检,交期来不及的时候在后道一起剪线头,打吊牌包装到通宵…说到纸箱,好几次纸箱大小没定好,要使劲按才能勉强封口,包装工还笑着说下次可真不能定这么小了…后来的后来我就被调到办公室正式做业务了,主要负责新西兰市场,产品也不是啥品牌的,就是很普通的桃皮绒沙滩裤。因为市区房租实在贵,所以我还是住在小小的农民房里,每天来回至少2个半小时的公交,早出晚归欣赏一路风景。
2013年我辞职了,原因是有次接老外电话10句可能有8句没听懂,那时候觉得自己的英文真是烂透了,只停留在纸上写写的水准。,最好外籍员工多的,可以锻炼口语。很幸运的,我跳到了一家在圈,外籍员工也很多,近点,我搬到了市区,骨子里我还是挺奢侈的,租了个一居室,房租是我当时工资的一半,终于不用早起挤公交了。我住的地方也是旅游风景区,每天穿行走过步行街,欣赏古色古香的南宋文化哈哈哈。在最大的受益是听力口语真的进步了很多,在圈内是出了名的爱加班,但是年轻的时候就该努力不是,学的总归是自己的,现在想想都不是事儿。的产品也还是服装,就是种类比之前多了很多,针织梭织,男装女装通通做,品牌也从之前的名不见经传到小有名气,一点一滴都变成自己的积累。
再后来的后来,还是做着外贸业务,还是服装,品牌也变成了阿玛尼, ** x ** ra,ck等一些大牌子。在这行摸打滚爬12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从原来的小草根到现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认识了一帮工厂朋友,也算是收货不少。近几年外贸行业整体受东南亚冲击很大,特别是服装,但也还是需要继续拼搏,杀出一条血路来,此生应该就这么做下去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