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栽种的7大误区,切忌再犯
运用大棚栽种蔬菜,因产品上市早、售价高,会给农民产生较高的盈利,变成农民栽菜的重要手段。但是,在平时的生产管理中,许多农民仅凭自己的直觉或不成熟的经验,常做出一些错误的分辨,采取一些不恰当对策,进而有可能造成限产减收。下边也为农民们改正常见的错误及防范措施。农民们一定要记住!
误区一:气温高,蔬菜就长得快
事实上蔬菜生长对温度是有限制标准的,一般为25℃-32℃。蔬菜大棚厂家表示,温度太高,植物呼吸作用大,人体运作、生理活动产生混乱,植物旺长,营养和生殖生长不均衡,产量反倒会降低。
避免对策:
一是温室大棚设定两条放风口,当温度太高时,立即通风降温。
二是依据不同品种的蔬菜成长期和各个器官成长期需要适温,开展生产管理,避免高温长蔓不长果。
误区二:留苗越大,产量越大
许多农民在留苗时总想多留几棵,觉得苗多能增产。其实,冬末春初时节因温度低、光照弱,植物光合作用弱,蛋白质生成少,仅有有效稀植才能增产。
避免对策:
一是过冬蔬菜应有效稀植为宜。
二是为合理利用空间,可采用早期密植、中期疏株、后期疏枝的管理条例,以叶枝不拥挤为准。
误区三:株蔓旺,蔬菜涨势就行
多数农民觉得植物蔓藤涨势旺是好庄稼,其实土壤水多植物蔓叶旺、根必浅,营养生长太旺,必然危害生殖生长,产量反倒减少。
避免对策:
一是在蔬菜幼苗期,控水控株,促根生长,尽量让地底根茎吸收营养占60%上下,后半期地底和地上吸收营养量各占50%。
二是生长早期,植物体营养生长占60%,生殖生长占40%;中期各占50%;后期生殖生长占60%-70%,植物营养生长占30%-40%,即生长早期确保有一定的光合作用叶面积,后期则操纵蔓长促果长,以提高产量。
误区四:上肥越大,长得越好
一些农民觉得,温室大棚投入成本大,平常生产管理时,就往菜园很多上肥,而求多产出。蔬菜大棚厂家表示,其实蔬菜正常生长所需的土壤全盐含量为0.2%-0.3%,当超出0.65%时,根茎就会出现反渗透,从而导致植物枯萎。尤其是当温室大棚内气温高、湿度大时,有机肥溶解快,许多大棚里的土壤合理磷含量比露地高些2-3倍,氮挥发量大,上肥太多,易导致肥害。
避免对策:
一是栽菜3年以上的温室大棚,腐熟的猪粪、羊粪亩施肥量保持在2500KG之内,化学农药施肥量降低50%上下。
二是全盐含量大的地块,应多施羊粪、腐植酸肥和菌肥,以提升土壤碳氮比,同时加强翻地,翻土透气、解盐,减少肥害。
三是补施硼、锌、镁等微肥,均衡土壤养分,争得不断增产。
误区五:勤喷药,病害就少
在蔬菜生长后半期,因为气温高,虫害多,有些农民每过2-3天就打1次药,觉得药打的勤,就能够防止病害扩散。
避免对策:
一是对症打药,尽量是选用含铜、含锌剂,既能除菌,又可提高植物抵御病菌入侵水平,还能促进作物生长。
二是改进生存环境,蔬菜生长后期,花繁叶茂,通风欠佳,每天喷药效果也不见得好,这时,应疏叶通风降温。
三是对由土传病菌引起的死秧,需在苗期服药防止。假如不消除病源,苗期带病菌,后期发病,病菌已进入植物体,勤喷药效果也不好。
误区六:茬次多,收益就多
很多人认为,修建温室大棚,因投资大,因此不要让地闲着,尽量多种作物,一茬接着一茬。其实,栽种蔬菜茬次多,结果往往得不偿失,栽种效益并不高。
避免对策:
根据蔬菜市场走势,科学安排作物茬口。
一是过冬种一大茬作物,春秋时节,则以一年两做为宜,茄子、辣椒、番茄和黄瓜等作物老株再造可续收一茬,如市场价格低时,就消除植物晾地。
二是夏天空余一段时间,深松土地,雨淋压盐、曝晒除菌,闷棚杀虫,熟成土壤,以确保土壤疏松透气。
误区七:无土栽培较常规种植成本高
无土栽培虽增强了培养槽、供水管、富养基质、生态液、有机培养液等物资,增强了花费,但免去了翻地土地等生产环节,并降低了化肥、化肥等农资投入,与常规种植对比,产品成本反倒低。
一般,基质无土栽培不用高科技设备,仅需投资几千块,修建栽培槽和微灌系统,制做基质,产品成本较常规种植降低80%;蔬菜大棚厂家表示,生产管理便捷,开启闸阀即可供电供奉,降低了水份释放面积,降低了病害的产生,延长了蔬菜成长期,一般增产力度达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