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集料混凝土的历史与发展
1.轻集料混凝厂家土概述
混凝土的商品化生产能够因为生产的高度专业化和集中化等特点为建筑工程中节省水泥及其砂石材料,提高工程质量,改进施工组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生产成本提供可能,同时也因为能节省轻集料混凝土亦称预拌混凝土,它的产生和出现可以说是混凝土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混凝土工业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的标志。轻集料混凝土的实质就是把混凝土这种主要建筑材料从备料、拌制到运输等一系列生产环节从传统的施工系统中游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经济核算的建筑材料加工企业——预拌混凝土厂或混凝土公司。施工用地,改善劳动条件,减少环境污染而使人类受益。同时,推广轻集料混凝土还是推广散装水泥的重要先导措施,因此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2.国外轻集料混凝土发展概况
轻集料混凝土最早出现于欧洲。到20世纪70年代,世界轻集料混凝土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轻集料混凝土在混凝土总产量中已经占有绝对优势,其中美国占84%,瑞典占83%,日本占78%,澳大利亚占63%,英国占57%。20世纪70年代末全世界已有30000多个预拌混凝土工厂,其中日本和美国各拥有5000个左右的预拌混凝土工厂。目前,美国和日本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轻集料混凝土生产国,年产量均在2亿m3左右,约占本国混凝土总用量的80%。俄罗斯现在年产水泥5000万吨,其中30~40%用于生产轻集料混凝土。全俄罗斯年产轻集料混凝土4000万~5000万m3,人均轻集料混凝土用量0.2~0.3m3。欧洲22个发达国家累计年生产轻集料混凝土3亿m3,人均0.6m3。包括东欧国家,全欧洲总的年产轻集料混凝土约4亿m3。在欧洲国家中,德国轻集料混凝土产量最高,年产量达到7400万m3,人均0.9m3。而人口仅650万的瑞士,却有轻集料混凝土工厂300多座,年产量970万m3,人均1.49m3,居欧洲第一。目前,轻集料混凝土在国外已成为一门新兴的产业。
轻集料混凝土地面在美国的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成熟阶段,在城市地面建设中占据重要位置,为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地面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人居环境美化的结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国内轻集料混凝土起步较晚,且由于人们将外轻质的目光都投诸于地砖和石材中,随着资源的不断减少,轻集料混凝土地面的应用和实践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绿色建筑的客观需求,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对地面艺术化造型的要求更高,返璞归真的思想逐步深入人心。同时,国内的轻集料混凝土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是由于理念没有突破传统,经验不足,和国际市场存在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