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手术室送风气流的流型在国内外主要有垂直单向流、水平单向流和非单向流等.在我国“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33-2002中规定:Ⅰ级洁净手术室的100级洁净区域(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单向流(垂直单向流),而且高效过滤器的满布率应为75%~85%;对于Ⅱ级、Ⅲ级和Ⅳ级洁净手术室的手术区是低于100级的洁净区,其气流流型为非单向流,但送风口宜设在手术区的上方,高效过滤器宜集中布置在手术区上方的送风口处,要求洁净的气流覆盖手术区,使手术区获得最佳的净化效果.
1、单向流洁净手术室
实验证明:在各种不同的送风速度情况下,垂直单向流比水平单向流手术室的细菌浓度低.断面风速在0.3-0.5m/s时较为理想.在这一断面风速的条件下,从手术创口处采集的带菌粒子来看垂直单向流是非单向流除菌率的35~90倍;而水平单向流的除菌率仅为非单向流的11倍.实验表明,如果再提高单向流的断面风速,其除菌效果的提高并不十分显著.
单向流气流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将手术台附近的微生物浓度降到很低,并使诱导来的未经消毒灭菌的污染空气最少,手术区空气污染造成的危险降到最低.为此,这种单向流气流应满足如下条件:
①手术台附近的气流必须保持单向流.
②到达手术区的气流必须是无菌的洁净气流.
③经过手术台上方的气流速度宜在0.3-0.5m/s.
④气流要保证手术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合适的理想的范围.
通过实验表明,在垂直单向流洁净手术室内进行手术时,由于有手术台、患者、手术医生、器械、无影灯等对气流阻碍作用,使需要保持无菌条件的创口区域的气流产生了拢动,最大的阻碍是手术医生,而且手术医生还必须在创口旁进行手术.从浮游细菌的浓度来看,在手术医生稳定地散发细菌的情况下,垂直单向流在手术创口区受到干扰会产生横向甚至逆向的污染.因此,有了垂直单向流洁净手术室以后并非万事大吉了,在卫生学方面决不允许有任何放松,不仅要控制手术室内的人数,而且要限制手术室内医护人员的位置和动作,更重要的是加强管理,使进入手术室的人员按规定着装,进入手术室的物品、器械要灭菌和消毒.国外有关的医学专家认为:新建或大规模改造建筑的洁净手术室采用垂直单向流气流流型是适当的合理的,但是改造或改建的洁净手术室,由于受到某些限制以水平单向流为好,但水平单向流流型的净化效率较低,还尚须配有较好的专用手术服装.
2、非单向流洁净手术室
最初在二十世纪60年代,医学专家发现,在手术室中采用高效过滤器过滤的强制气流对抑制和消除室内的细菌有很好的效果,用10次/h到40次/h换气的非单向流流型的洁净空气可较好地消除手术室内局部产生和散发的细菌和微生物.当非单向流洁净室的换气次数<20次/h时,不足以消除手术室内的余热,手术室内温度偏高,手术医生感到不舒服,令人满意的换气次数为22~25次/h,这一气流能保持手术室内较好的空气品质和较低的细菌浓度.
美国Blower 教授和J.ulrich医生提出非单向流洁净手术室的送风口布置在手术台的正上方的天花板上,回风口分别设在两侧墙上,回风口距地面40英寸(1000mm)高度洁净手术室的洁净度较好.而且还提出采用距地面40英寸(1000mm)的回风口比距地面6英寸(120mm)的回风口能保持手术室较低的微生物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