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从2008年6月1日起实施“限塑令”,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如今,随身带环保袋的人越来越多,商品过度包装越来越少,“限塑令”的成绩有目共睹。不过,在塑料袋使用量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饮品塑料杯、塑料吸管、杯口封装直饮盖等“白色污染”问题就显现出来。
近年来,很多国家纷纷加大力度限制使用塑料制品。去年7月份,西雅图成为美国首个禁用塑料吸管的大城市,违反规定将面临250美元的罚款。去年10月份欧盟通过禁塑令,从2021年起在欧盟所有成员国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餐具、棉签、吸管等一次性塑料制品,改由纸、秸秆或可重复使用的硬塑料替代。反观国内一些饮品店,虽然也在主动转型,尝试使用非塑料制品,但由于店员和顾客环保意识薄弱,往往收效甚微。比如,虽然有的咖啡店推出了自带杯优惠的制度,但在门店并没有张贴优惠标识,店员也不会主动介绍。
因此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消费,不能只靠商家和消费者的自觉,也要通过政策加以引导。所以有必要完善“限塑令”的规定,将饮品塑料杯、塑料吸管等纳入限制范围,进一步消除限塑盲区,治理“白色污染”问题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