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香港御安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香港御安营养品制造有限公司

地   址:中国 广东 深圳市龙岗区 荣德国际A座33楼

联系人:李先生

电   话:18100278827

微   信:18100278827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甜度近蔗糖、热量仅 5%!阿洛酮糖:代糖界 “新星” 的优势与食用指南

甜度近蔗糖、热量仅 5%!阿洛酮糖:代糖界 “新星” 的优势与食用指南
 日期:2025/9/11 14:59:00 


2025年7月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关于D-阿洛酮糖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批准D-阿洛酮糖作为新食品原料。这标志着我国代糖产业又增添一个重磅品种,填补了国内健康代糖市场的空白!


01

什么是阿洛酮糖?




阿洛酮糖(D-psicose,又称D-异果糖)是一种六碳酮糖,天然存在于无花果、猕猴桃、小麦等食物中,但含量极低。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人体无法有效代谢阿洛酮糖,绝大部分摄入的阿洛酮糖会经小肠吸收后直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阿洛酮糖与果糖互为C-3位差向异构体,甜度约为蔗糖的70%,但热量极低,仅有蔗糖的5%(约0.4 kcal/g)。由于其天然含量稀少,提取难度大、成本高,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需求,因此被归为稀有糖的一种。目前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或酶转化法进行生产。


02

阿洛酮糖的独特优势


阿洛酮糖的最大优势在于其低热量性和低血糖反应。其升糖指数(GI)几乎为零,是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及关注健康饮食者的理想选择。




研究表明,阿洛酮糖不仅能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还能通过调节肠道激素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的分泌增强饱腹感、降低食欲,从而辅助体重管理

动物实验进一步证实,阿洛酮糖可降低腹部脂肪积累、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并减少肝脏脂肪合成酶活性,促进脂肪分解代谢



与其他代糖相比,阿洛酮糖具有多项显著优势:


✅口感最近似蔗糖

阿洛酮糖的甜味纯正、柔和,没有人工甜味剂常见的金属味、苦涩后味或清凉感,甜度曲线和蔗糖几乎一致。


✅参与美拉德反应



这是阿洛酮糖与其他代糖的一个最大区别。它能够与食物中的氨基酸或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产生诱人的色泽和香气。这意味着用阿洛酮糖可以代替白糖在厨房中使用,做红烧肉时炒出漂亮的糖色,而用赤藓糖醇等糖醇类代糖则无法实现这种效果。


✅生理功能益处

研究表明,阿洛酮糖不仅不会升高血糖,还可能通过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缓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从而辅助控制血糖。此外,其分子结构中的羟基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发挥抗氧化作用,减少氧化应激对细胞的损伤。



03

阿洛酮糖生产技术新突破


阿洛酮糖的主流制备方法为生物酶催化法微生物发酵法


✅酶转化法以果糖为原料,经D-阿洛酮糖-3-差向异构酶催化转化,再经脱色、分离、提纯、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

✅微生物发酵法则是以葡萄糖或蔗糖为原料,经大肠杆菌AS10(Escherichia coli AS10)发酵、提纯、结晶、干燥等工艺制成。




我国研发团队突破了国外两步转化法的技术路线,开发了全球首创的AS10菌株一步发酵法生物合成工艺,转化效率提升至80%,生产成本下降约50%。


04

注意事项与食用建议


尽管阿洛酮糖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注意以下事项:


⚠️国家卫健委推荐阿洛酮糖的食用量为≤20克/天。鉴于D-阿洛酮糖在婴幼儿、孕妇和哺乳期妇女人群中的食用安全性资料不足,从风险预防原则考虑,上述人群不宜食用。

⚠️选购时应注意产品纯度(≥98%),避免添加麦芽糊精等填充剂的高热量“伪代糖”。



有研究指出,在某些层面阿洛酮糖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在一定条件下,阿洛酮糖的干预扰乱了肠道微生物群的稳态,降低了有益生物的丰度,伴有短链脂肪酸的减少,从而导致粘膜屏障受损和炎症侵袭的加剧。




当然,从目前的研究情况来看,阿洛酮糖在规定的食用范围内是有安全保障的,越来越多的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实验都表现出较好的安全性,其市场前景值得期待。



05

研发潜力与未来展望


随着生产工艺的进步,阿洛酮糖的生产成本正在持续下降。全球阿洛酮糖年需求量预计可达400万至1000万吨。




在消费者对更健康和天然甜味剂需求不断增长的推动下,全球阿洛酮糖市场呈现指数级增长。健康意识的增强以及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进一步刺激了阿洛酮糖作为传统糖替代品的应用。其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4年的34.5亿美元增长到2032年的758.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2025–2032年)预计约为47.15%


06

小结


面对阿洛酮糖这种新兴代糖,我们应保持期待但理性看待其两面性。享受它带来的健康益处和糖味享受,也要关注相关研究发现和法规更新,根据自身健康状况合理选择。

未来研究将继续探索阿洛酮糖对人体代谢、肠道微生物的更深层次影响,这些研究结果将为我们提供更安全、更科学的使用指导。


参考来源:

1. Sun, R., & Liu, Y. (2023). Physiological functions and application of D-psicose. Foo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2. Wang, Z., & Li, Y. (2021). Recent advances in enzymatic production of D-allulose.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3. D-Psicose intake exacerbates dextran sulfate sodium-induced colitis in mice through alteration in the gut microbiota and dysfunction of mucosal barrier.(2024).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

4. 国家卫生健康委. (2025). 关于甜叶菊多酚等20种“三新食品”的公告 . 


相关标签:阿洛酮糖,
上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