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咨询服务中心懂事”和“乖”,是家长、大人们对小孩子的高赞誉。
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会有意无意的用“乖”来衡量一个孩子的好坏。在学校“孩子平时听话吗?”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之一。
家长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听自己的话,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那些乖乖听话,循规蹈矩的孩子总是会被家人、老师赞扬有加。而淘气、叛逆、反抗的孩子总是会被处罚、批评。
为了得到大人们的喜爱和表扬,为了少受到处罚和责骂,孩子们渐渐学会了将自己真正的感受压抑到了一边,努力做出那个“乖”的模样让自己讨人喜欢。
很多心理分析师、疗愈师都有这样的结论:
小时候表现越“乖”,越“懂事”的孩子,长大之后心理问题越多。
小时候表现得越叛逆,越自由的孩子,长大之后往往心智越成熟。
那么,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小时候越“乖”的孩子,长大以后反而心理问题越多?
01“乖”意味着讨好大人忽视真实的自己
为了博得看护人的喜爱,情愿压抑自己真实的天性,这种伪装起来的“乖”孩子,有什么用呢?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已经不同了,这样的要挟,还不停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上演。
02“乖”意味着不敢表达真实情绪
孩子能够在你面前哭,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安全感,知道你会对他的情绪照单全收,全盘接纳。这种无条件的爱和养育,才是孩子健康人格形成的基础。
03越“乖”的孩子独立能力越差
“乖”孩子身上有家长太多的控制感。父母期望我们走在一条可以复制黏贴的道路,过着一个大家都认同的理想生活,这就是“乖孩子”。越乖的孩子,随着他渐渐长大,他就会从一个不提问的“乖”学生、成为一个唯唯诺诺的“乖”员工、感情上让婆婆包办的“妈宝男”、生活上不能完全自主的烂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