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心理咨询孩子产生逆反心里怎么办
逆反心理,又称逆向心理或对抗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
1.主观原因
①独立意识强,表现欲望高:喜欢标新立异,以期引起别人的注意,显示其独立的个性。
②对立心理:人与人之间一旦持有否定的态度,也会对他的一切持否定态度。
③偏激心理:社会阅历浅、知识缺乏,考虑问题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2.客观原因
①社会缺乏对中学生独立意识的认同感;
②家庭、学校、社会与孩子的不良互动;
③社会多元化;
④生活方式的多元化、思想观念的多元化、思维方式的多元化,新生事物与传统的对立。
(二)应对策略
1.家长正确看待逆反心理
①出现逆反是一种正常表现;
②逆反意味着孩子的成长;
③体现了被关注的需要;
④逆反是一次复杂心理斗争的缩影:突出自我——认同;显示不同——模仿成年人。
2.合理疏导逆反心理
①考虑学生身心发展,逐步改变教育方法;
②尊重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权利,与孩子的谈话平等商讨;
③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采取热情关怀的态度、温和真诚地语气、尊重理解的氛围;
④分析孩子逆反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调整行为或改变环境;
⑤冷处理:家长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等孩子冷静下来之后再沟通处理。
3.注意提要求的方式和方法
①任务明确:做什么、什么时间做;
②说明原因:很多研究发现,成人解释清楚理由时,孩子更愿意服从;要求越合理,越能照顾到孩子的权利和需要,越可能得到服从,尤其是青春期的中学生;尤其这个理由是从孩子获益的角度解释。
③提出期望:让孩子感觉你希望这样做,并且相信他能做好;
④要求不应太多:不是非常需要的要求就不要提,只要提出就尽量保证执行;
⑤要求简单明了:表达清楚、语气坚决;
⑥留心态度:许多时候是态度而非内容引起了中学生的逆反或拒绝;
⑦允许选择:如果允许,可以几种要求让孩子选择和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