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沙井小产权房已经可以说是全国最多的了,建好的,正在出售的,以入住的都有。但这一点一直没有得到政府的认可,就像没有结婚证的事实婚姻一样,孩子们都有了,再棒打鸳鸯的难度也大多了。怎么做?方法不外乎两种。一是拆房赶人,二是补钱留人。
首先,理论上说没有问题,违章建筑应该被拆除,但实际上可操作性几乎为零。想象一下,全国有多少小产权房?全拆小产权房比开发商强行征地拆迁难多了,可不是用砸玻璃、断水电、教育教育等方法那么简单。想象一下,全国至少有几百万套小产权房,恐怕拆除起来并不容易。再说,买小产权房的人难道不知道要不要买无风险、交通位置相对较好的大产权房?她们并非不想买大产权房,而是买不起。假如把她们住的小产权房拆掉,她们住在哪里?假如她们没地方住,政府有能力安置吗?假如政府不把它们安置好,能保证社会和谐吗?因此,在小产权房问题上,有关部门嘴硬手软也是有原因的。
另一种方法,思路也不错,既然小产权房不包括国家应征收的税费,补上不就行了吗?是的,该补的自然应该补上,但是还有两个问题。第一,小产权房成为大产权房是否只是一个补钱的问题?没有,因为这个变化的过程很坎坷,会和很多现行的规定产生冲突。但是,这个问题也并非不能解决,规定也要与时俱进嘛。第二,如何补充资金,这是问题的关键。补充少了,小产权房的建设就不受限制了。补充多了,已经购买小产权房的购房者也难以承受,毕竟他们的收入有限,否则,早就去买商品房了。
现在这里的问题已经僵持下来了,我们不妨暂时放下小产权房的问题,还是先考虑一下经济适用房的问题。近几年来,为解决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问题,国家通过减免土地出让金,限制开发商利润等手段鼓励开发经济适用房。诚然,经济适用房实现了许多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梦想,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但僧多粥少。由于经济适用房价格低廉,开发商不愿意这样做,地方政府也很难从经济适用房项目中充实地方财政。虽然政府严格规定了购买经济适用房的收入审核标准,规定了回购政策,但供应较少是最根本的原因,短期内无法解决供应不足的矛盾。
可见,小产权房问题和经济适用房问题似乎都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僵局,但是把两者联系起来,似乎又有可能柳暗花明。
就供应量而言,现阶段经济适用房供应量有限,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往往排队几天,这往往是一房难求。相比之下,小产权房的供应要丰富得多。至少在小产权房的售楼处,客户还是上帝。如果小产权房也纳入经济适用房体系,一方面小产权房可以招安,另一方面经济适用房的供应也会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