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微创拔牙的概念
传统的拔牙方法利用牙钳、骨凿、骨锤等器械增隙、去骨和分牙。微创拔牙是古老拔牙术的一次重要技术革新,更体现了人文主义关怀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现代医学理念。微创拔牙(minimally invasive tooth extrdCtion)目前在国内外教科书上均无确切描述,从学术角度上命名为“微创拔牙”尚值得商榷。
微创拔牙的理念是在拔牙操作过程中,采用微创化的拔牙器械,运用微创的手术技巧,使拔牙过程对患者产生的生理、心理影响和创伤小拔牙全程减少手术对软硬组织的损伤、减少去骨量、缩短手术时问、避免传统敲击而造成的患者恐惧早在 1958 年,Kilpatrick 首次用涡轮机拔除阻生齿,减少了传统敲击的冲击力,减小了患者的恐惧。
以后有学者尝试采用种植机、超声骨刀等设备拔牙,但均因切割效率低、成本高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在 20 世纪 90 年代,国外率先将外科动力系统用于牙齿拔除,解决了骨凿拔牙创伤大、涡轮机拔牙产生皮下气肿以及种植机效率低等等问题,并于 2008 年引入我国并逐渐推广应用。研究发现与传统的凿骨劈冠法相比,用手术钻针拔牙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干槽症、张口受限、颞下颌关节疼痛等)明显减少。
二、天津微创拔牙技术的关键环节
微创拔牙使用微创拔牙器械,切开翻瓣将埋伏牙转变为暴露牙,通过牙齿内的切割和分根,将多根牙转变为单根牙,从而实现拔牙微创的目的。下面对微创拔牙的关键环节及技巧进行讨论。
1.难度预判:拔牙前了解需拔除患牙情况及其与邻牙、周围组织的关系 术前影像学检查了解牙齿形态、结构及其与周围重要解剖结构,如上颌窦、下颌神经管等的位置关系。术前与患者及家属交代拔牙过程及术中、术后的相关事项,以缓解患者的紧张、恐惧心理,取得其信任与配合。
对于高度紧张或牙科恐惧症患者,术前可用镇痛、镇静等措施,以达到心理和精神的微创。 周宏志等对下颌阻生第三磨牙提出一套新预判方法,为临床拔牙手术提供参考。
2.切口的选择、没计与翻瓣:根据手术难度将患牙分为普通牙、复杂牙、部分萌出阻生牙、埋伏牙或牙根、普通牙和复杂牙不需设计手术切口,仅分离牙龈附着即可。大多数的部分萌出阻生牙和埋伏牙需设计手术切口,以获得良好的手术入路和操作视野,便于去骨显露牙齿和分割牙齿。
软组织翻瓣一般有两种方法,其一沿di一磨牙颊侧龈缘向后切开磨牙后区的封套式翻瓣,其二为第二磨牙颊侧垂直切口 + 磨牙后区纵行切口的三角式翻瓣。
以常见的下颌埋伏第三磨牙为例,组织瓣及切口设计可采用第二磨牙远中及其颊侧龈沟内切口、翻瓣。设计切口应注意其部位、长度和方向,切口自第二磨牙远中龈缘正中与远中颊面轴角之间约 145°斜向外后方;切口长度 1 cm,以翻瓣后暴露阻生牙殆面、部分颊侧及远中骨面为宜,切口深达骨面,全层切开黏骨膜,翻瓣自近中开始,沿骨面翻起,不超过外斜嵴,避免出血和术后肿胀若仍显露不够充分可沿第二磨牙颊侧牙龈龈沟向前切开该组织瓣可提供良好的手术视野,还可避免损伤舌神经,义有组织复位容易和易于缝合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