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儿童口腔医院不良习惯
口腔不良习惯是指在一定间隔时间内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反复做一相同的动作,并持续下去,造成口腔颌面部的错颌畸形。口腔不良习惯是形成错颌畸形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各类错颌畸形病因的1/4。
口腔不良习惯的病因较为复杂,与生理心理因素相关。如:扁桃体肥大、鼻气道阻塞、孤独感、不安全感等。口腔不良习惯种类较多,一般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不良习惯逐渐减少。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儿童口腔的两种不良习惯
1.吮咬习惯
吮咬习惯主要包括:吮指、咬唇、咬颊、咬物、安抚奶嘴等。
吮拇指,可造成上前牙前突,下前牙内倾,前牙开牙合,上牙弓缩窄,腭盖高拱,后牙伸长,下颌向下后旋转。
吮食指会引导下颌过度向前,局部对刃或小开牙合。
长期吮指,可见胼胝和指弯曲。
咬上唇,易妨碍上牙弓前段的发育,造成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等。
咬下唇,易造成上前牙前突,下前牙内倾,下颌后缩。
咬颊,造成上下牙弓狭窄,后牙开牙合。
咬物习惯主要有:咬铅笔、咬衣角、咬被角、啃指甲等,易造成局部小开牙合。
防治方法:
1、劝说教育儿童,使患儿自行改正口腔不良习惯。
2、阻断条件反射:指套、涂黄连素等苦味药。
3、破除不良习惯的矫正器。
吮咬习惯可引起一系列错颌畸形,甚至影响面部发育,希望各位家长引起足够重视,不要视而不见!如家长无法劝说引导患儿,请及时到口腔科就诊。
异常吞咽及舌习惯
首先我们来了解两个概念:1、婴儿型吞咽 2、正常吞咽。
婴儿型吞咽:乳牙萌出前的正常吞咽方式,即舌放在上下龈垫之间,唇颊收缩进行吞咽。正常情况下,这种吞咽方式随着乳牙萌出逐渐消失。
正常吞咽:乳牙萌出后,吞咽时上下牙接触、唇闭合、舌背与腭穹接触,舌尖接触硬腭前份并向后上推送食物进入咽部,进行吞咽。
异常吞咽:牙齿萌出后仍长期保持婴儿型吞咽,即吞咽时舌深入上下前牙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