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口腔门诊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管理
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儿童口腔健康管理
学龄前期儿童多属于乳牙列时期。在这一时期,儿童体格和智力稳定发育,学习能力和理解力加强。学龄期儿童年龄为6~12岁,属于混合牙列阶段。儿童智力迅速发展,也是颌骨和牙弓的主要生长发育时期,恒磨牙萌出,乳牙开始替换。
学龄前儿童应坚持培养良好的咀嚼习惯并控制高致龋食物摄入。选择适合的儿童牙刷和含氟儿童牙膏,牙膏量为豌豆大小,每日早晚刷牙,每次刷牙时间至少2 分钟,刷牙者站在儿童身旁或身后协助刷牙。看护者应坚持用牙线为儿童清洁牙邻面。在3~4岁乳磨牙完全萌出且儿童能基本配合医生操作之后可进行乳磨牙窝沟封闭。坚持定期行口腔检查并进行龋风险评估,高龋风险每3个月用氟1次,中龋风险每6个月1次。需对龋病进行早期诊断和干预,对已发展成牙髓根尖周病的患牙进行适当的牙髓治疗及牙体外形修复,尽量恢复咀嚼功能和三维间隙;炎症较重、无法保留的患牙拔除后行间隙维持,以免间隙缩小、牙弓长度缩短。亦应注意纠正学龄前儿童的口腔不良习惯,如吮指、咬下唇、吐舌、口呼吸、偏侧咀嚼等,以防错牙合畸形发生。
学龄期儿童更应注意加强咀嚼,促进乳恒牙更替和上下颌骨发育,并控制高致龋饮食摄入,防止乳牙和年轻恒牙龋病。看护人应为儿童选择替牙期牙刷,牙膏逐步过渡到成人含氟牙膏及用量,约一粒豌豆大小。监督训练儿童刷牙和训练儿童使用牙线,并检查口腔清洁效果。在恒牙的逐步萌出过程中依次完成恒磨牙和前磨牙的窝沟封闭。在此期间发生的乳牙牙髓根尖周病选择牙髓治疗和牙体外形修复,或选择拔除后间隙维持。年轻恒牙发生牙髓根尖周病时可根据牙髓状态和牙根发育情况选择牙髓切断术、牙髓血运重建或牙髓再生治疗、根尖诱导成形术。学龄前儿童出现的暂时性错牙合,随着颌骨生长发育和牙齿替换可逐步自行解除。注意畸形中央尖等牙齿发育异常,早期干预,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为预防年轻恒前牙外伤,建议在打球、玩滑板等剧烈运动时佩戴护齿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