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儿童牙科为什么会害怕
今天,妈妈带5岁的萌萌来看牙医,可还没等医生让她张开嘴,她就哇哇大哭起来,还不停地剧烈地扭动着身体......这已经是妈妈带她看的第5家医院了,前几次,她也都又哭又闹、根本不配合医生的治疗,都不了了之.....
萌萌的妈妈觉得很奇怪,“这孩子平时胆子挺大的,打针从来不哭,可怎么一到看牙就闹成这样?”,妈妈满脸的无奈。
引起牙科畏惧的因素很多,其中牙科治疗时的疼痛已被确认为牙科畏惧的一个主要原因,对牙科治疗中可能疼痛的预感是牙科患者寻求牙科护理的主要障碍。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患者痛阈不同,对疼痛的承受力也不同。所以,对于相同的治疗,不同个体感受不尽相同。而这种主观上的感受较客观的牙科治疗或牙科疾病的作用要大,是牙科畏惧症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其次,传统车针钻磨产生的震动、噪音、水流和气流也是引起牙科畏惧的主要原因。此外,不良的牙科诊疗经历、媒介对牙科治疗的负面宣传报道,周围的人谈论看牙的不愉快经历等也是其牙科畏惧产生的源泉。对儿童而言,陌生的诊室环境、家长不适当的教育、性别、年龄、父母亲是否有牙科畏惧症、父母亲社会经济地位及受教育程度、所遇牙医的操作技术及态度、或本身气质性格、口腔卫生状况等因素都对牙科畏惧症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牙科畏惧症的产生与多因素相关,因此其防治工作也应该是多方面的。毫无疑问,有效控制疼痛是防治牙科畏惧的关键。临床上可以通过局部麻醉来控制疼痛,而且可以在注射前局部使用表麻以减少注射针头穿透软组织时的疼痛感觉,有助于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
近几年来,随着材料学和龋病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操作简单、无震动、无噪音、微创的祛腐新技术逐渐应用于临床,如化学机械去龋、激光去龋、空气喷磨等。所有这些方法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对龋坏组织有高选择性,尽量减少对正常组织的破坏,避免疼痛。与常规车针钻磨相比,这些方法均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恐惧心理。
对儿童来说,临床上还可以让患儿了解治疗过程中使用的仪器、设备及方法,缓解患儿因对牙科治疗不了解产生的“无知畏惧”;充分运用牙科行为管理方法,如分散注意力、正强化法、积极倾听等对患儿进行诱导和心里干预,有效缓解儿童的紧张、恐惧的心里;此外,家长诊疗态度应积极、坚决,患儿的配合意识会明显增强,如家长对牙科疾病缺乏认知,并对医生的诊疗方案犹豫不决,也会促进儿童牙科畏惧症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