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山东君道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山东君道清洁能源工程有限公司

地   址:山东淄博市周村区盛世国际大厦A座10F

联系人:王经理

电   话:

微   信:山东君道洁能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杂谈]最怕就是“差不多”

[管理杂谈]最怕就是“差不多”
 日期:2018/10/9 8:36:00 

最怕就是“差不多”

■杨 欢

●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不差的认真之中;成功,一点也离不开认真的精神品质

说到“差不多”,不由得想起1919年胡适写的一篇小品文《差不多先生传》,讽刺当时中国社会那些处事不认真的人,在“差不多”的心态下无论什么事都“看得破、想得通”。文章把“差不多先生”刻画得活灵活现、入木三分:这位先生色彩不分、东西不分,乃至十和千差不多,今天和明天差不多,医牛的和医人的差不多,直至最后因“差不多”的态度而丧命。

“差不多先生”虽然是个虚构的人物,但古今中外,因为“差不多”而造成千古恨的事例举不胜举。1930年的中原大战中,因一位参谋误将“沁阳”写成“泌阳”而贻误战机,使阎锡山、冯玉祥结成的反蒋联盟作战失败,被人戏称为“败在一撇上的战争”;因一位工程师设计时点错了小数点,导致西班牙S-80型潜艇即将完工之时出现了一个严重问题——重量超出设计方案125吨,无法上浮而“溺水”……事物的质变,往往缘于毫厘的差别和缺失。类似事例中的责任人都不是外行,但都是因为“差不多”而疏于一事之微,失于一物之细,酿成无可挽回的颠覆性大错。

认真是“差不多”的天然克星。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在领军对我国首颗原子弹设计进行理论计算时,发现关键资料与苏联专家提供的技术指标有细微差别,硬是和大家一起操作着手摇计算器,耗费数百公斤资料纸,最终以精准至毫厘的严谨结论,万无一失地完成了我国首颗原子弹的理论设计。海军某潜艇基地官兵在一次战略导弹例行检测中,从一个部件上夹起一根头发,大家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小小头发丝看似不起眼,却埋下一个重大隐患,如果掉进导弹的要害部位,后果不堪设想。官兵们马上全线返工。正是靠着这种“零借口、零容忍、零差错”的科学态度和工作标准,他们确保了47年安全无事故。可见,非凡,每每孕育于丝毫不差的认真之中;成功,一点也离不开认真的精神品质。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