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至今未曾全力以赴过一次,这必定是人生的一种遗憾。
0 1
凌晨一点,Mandy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手里拿着待盘点的客户名单,思考着最后三天,怎么达成差距10万的业绩指标。
刚有些睡意正的时候,微信提示音突然响起。
“校长,抱歉这么晚打扰您,跟您说个事情,我打算到这个月底就不干了,感谢这几个月你对我的照顾……”
Mandy看着微信里的这段话,不禁邹起了眉头。这是今年入职的课程顾问Rita,做事严谨认真,人也坦诚聪明,只是有一个问题:连续的未达标,让他由最初的自信满满,变得异常敏感。
“为什么呢?” Mandy本能的打出这几个字,按了发送键,其实通过入职这三个月的接触和观察,对于稍后即将看到的答案她已然心知肚明。
“我不喜欢打电话,每天上班都提心吊胆,拿起电话心就扑通扑通的跳。三个月没有完成指标,也许是我不适合这份工作,我现在一睁眼想到要上班就不想起床,我不喜欢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这份工作不适合我。”
看着屏幕中似曾相识的文字,Mandy已经记不清这是今年第几个没有坚持到一年就提出离职的课程顾问了,只是眼前的这位显得更加坦诚一些。
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快凌晨两点,Mandy叹了口气,拿起手机,敲了几个字,“好,我知道了,早点休息吧 。”
Rita看到校长的回复,松了口气,安心睡去。
而此时的Mandy却更加精神了,Rita工作中的一幕幕像电影一样闪过:
犹豫不决的拿起电话又放下,拿起纸笔重新思考话术,每打一通跟进电话,要思考至少半天,恨不得把客户所有的质疑都想到解决方案,才敢提心吊胆的拨通。
如果一通电话没有邀约成功,立刻停下来,回顾家长的每一个问题甚至每一个语气,强迫自己想出万全之策才敢拿起电话拨打下一通。
早上跟进客户,担心家长还没起床,中午跟进客户,担心家长在用餐,下午跟进客户,担心孩子在午睡,晚上跟进客户,她说太晚了,会不会打扰人家休息……
害怕家长的质疑:太贵了,太远了,商量商量,孩子不喜欢,只要这些常规的异议被家长当做挡箭牌抛出来,她立刻顺着下坡滑下来,毫无还手之力。
不敢关单,担心家长觉得自己太功利;不敢追单,担心家长认为在骚扰他;不敢要转介绍,担心家长认为自己别有用心,强人所难……
成交的路上困难重重,而害怕失败的销售总是扮演那个最善解人意的帮凶。
Mandy心里极其纠结,她知道如果Rita自己想放弃,任何人的规劝和帮助都毫无用处。
如果告诉Rita应该坚持,讲各种道理,效果如何已经无数次印证过了,她很清楚,最傻的事儿莫过于跟要离职的下属掏心掏肺的讲道理了。
如果放任Rita辞职跳到另外一家培训机构,Mandy更清楚,若不改变自身的问题,对他来说哪里都是“坑”,她必然要跳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
于是这一次,她决定换一种处理方式,她翻了个身睡去。
0 2
第二天一早,Rita就拿着自己的辞职报告敲响了校长办公室的门,忐忑的坐在Mandy的对面。
“你想好了吗?真的要离职吗?”Mandy端起杯子抿了一口热拿铁。
“嗯,我想好了。”Rita重重地点了一下头,抬起眼缓缓的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校长。
“好,既然决定了我尊重你的意见。”Mandy说着,拿过Rita手里的辞职报告,顺手在同意一栏签上了自己的名字。
Rita瞪大了眼睛看着辞职报告上的签字,不敢相信自己的离职之路如此顺利,在此之前她还做好了奋战到底的决心,而此时已经达到目的的自己全然放松了下来。
Mandy关注到Rita轻轻松了一口气,整个人不再那么紧绷,眼神也柔和了许多,知道时机到了,开始进行自己新的方式。
“Rita,你知道我做新人的时候,经历了几个月达标的吗?”Mandy微笑着缓缓开口,看似不经意的一问。
“您这么厉害肯定很快吧?两个月?”Rita不知道校长为什么跟马上要离开的自己说这些,随便回答着。
“六个月。”看着Rita不可置信的表情,Mandy接着说:“三个月的时候没有达标就被我的直属上级劝退了,因为多一个不能达标的团队成员,意味着增加团队的压力。”
“真的假的?那您怎么坚持到6个月的?”Rita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前三个月过的很轻松,也很快。因为新人阶段,没有达成目标没有人会过分责怪,大家都会给新人时间,没有人给我压力,而我在最应该努力的阶段,却选择了舒服和安逸。
第四个月时,跟我同一批入职的一位同事达标了,所有人都送去恭喜,我虽然脸上挂着微笑说着祝贺的话,心里却不是滋味,那是我第一次体会什么叫销售的压力。
但是到第五个月时我依然没有完成目标,我很害怕,害怕别人的眼光,害怕别人的比较,害怕有人问起我的工作。慢慢的不等别人质疑,我自己就在想,到底适不适合这份工作,也想过放弃。
到了第六个月,我在心里默默的做了一个决定,这个月我会全力以赴,把所有的精力,每一分每一秒都用在工作上,不为自己找任何借口,如果这样还达不成目标,我会主动离职,工资不要。起码,我尽力了,没有遗憾了。”Mandy缓缓的说,淡定的仿佛话语中的主人公不是自己。
“那您达成了吗?”Rita的眼中充满了期待。
“如果没达成,现在我就不会坐在这里跟你聊天了,我不仅达成了当月20万的目标,最终以32万的业绩荣获六个校区的top1。”Mandy笑着回答。
Rita听到她的回答,脸上显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但心中却窜起一朵希望的小火苗。
困境不可怕,可怕的是不再有盼望。
0 3
Mandy很清楚,此时讲任何道理都无济于事,用自己的故事影响她,给她一个希望,一个方向,这个有希望的方向切切实实的有人做到过,而这个做到的人,此时此刻就真真实实的坐在她的面前,也许更具影响力。
“那您第六个月是怎么达标的呢?”Rita的好奇心被成功激起。
“其实没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和之前5个月一样,简单听话照做,以终为始,从目标出发去制定自己每天的工作计划,把虚幻飘渺的目标落实到具体的工作量,电话量,咨询量,拉访量上,每天一字不差的背诵二十条异议处理,坚持写案例分析,工作总结。”
“唯一的不同是,我更加的专注,全身心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我不再想,达不成目标怎么办,我不再暗示自己压力很大,我不再纠结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只是固执的完成自己每天的计划,不做完绝对不会睡觉。而当我每天真的不找任何借口,彻底执行既定规划,看着满满的计划表一项一项被完成时,根本没有时间思考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
“当我成为top,第一次拿着几万块钱薪资的时候,我才知道,没有全力以赴过,没有资格讨论对这份工作是否有兴趣,更没有权利判断自己是否适合这份工作。”说到这里,Mandy停了下来,目光如炬地看向Rita。
当你还没有竭尽全力去做一件事情时,所有的“忧虑”都不过是软弱的借口。
0 4
Mandy继续说:“当然,我也害怕失败,失去方向陷入迷茫时也想过放弃,可是我清楚,从来就没有所谓的稳定,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现实中从来没有,想要更高的薪资,更好的生活只能跳出舒适圈,接纳恐惧,直面困难。也只有这样你才能快速成长,才能遇见那个更好的自己。”
Rita没有说话,低下头陷入了沉思。
校长说的话,Rita好像听懂了,又好像没懂的那么透彻。毕竟成长是个慢工夫,而且没有捷径。
但她隐约觉得自己的想法哪里不对,思考问题的角度也转向了从自身出发。她逐渐意识到自己仿佛被眼前的困境和问题蒙蔽了心智,违背了当初自己来上海闯荡的初衷。
她想起了曾经的自己,那个不安于现状,想要看更大的世界,拥有更加精彩人生的自己。三个月前,自己倔强的独自一人来上海闯荡,毅然决然的拒绝了父母在老家安排的安逸工作。
“出去闯荡那么辛苦,一个女孩子就应该找一份安逸的工作,早些成家,才更安稳。”她想起了苦口婆心的老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她曾对这种安稳的思想嗤之以鼻,而现在遇到问题就逃避的自己又有什么资格呢?
“她真的想去上海?哎,这孩子怎么不撞南墙不回头。没事儿,让她去吧,你看着,她在上海待不到半年就会乖乖回来。”耳边放佛想起了老爸略带赌气的话语,难道来上海闯荡的结局真的逃不过爸妈的预测吗?
想到这里,Rita的眼神突然坚定起来,伸手拿回了校长面前已经签好字的辞职报告。
看着Rita的举动,Mandy会心一笑。
继续说:“其实,你现在所遇到的问题并不是为你量身定制的,而是所有新人都必经的过程,而且肯定的是,这些问题也并不会因为你换一份工作而自动消失。这些问题,一定已经有前人找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法。”
你要做的,就是勇敢面对,持续学习,全力以赴,永不放弃!
Rita没有辞职,因为她意识到原来自己口中的不适合,只是因为害怕,而不敢全力以赴的一个借口。Mandy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激励了她,不仅帮助她找回了曾经勇敢的自己,同时也刷新了自己对“全力以赴”四个字的理解。
0 5
全力以赴到底是一种什么感觉?
想象你身处被大火团团围困的房间中,房间中只有你自己,门窗被紧紧锁住,而火势距你只有半米距离,氧气越来越稀薄,你浑身发烫,头脑发晕,此时唯有敲破眼前的塑窗玻璃才能逃生,你只有一次机会必须敲破。你没有时间去担忧太多,只能向前,你没有时间害怕,更没有时间犹豫。当你下定决心举起手中的重物砸向塑窗的一刹那,就叫做全力以赴!
全力以赴,是一种决心,是面对困难不轻言放弃的勇气。
全力以赴,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毫无保留的专注。
全力以赴,是一种状态,不是尽力而为,而是做的了要做,做不了找资源想办法也要做的执着。
每一个不满意的现状,都有一个未曾全力以赴的曾经。
当你未来遇到更优秀的自己时,一定会感谢现在全力以赴的自己!
注明: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