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1
被拒绝,是销售的宿命
作为一名销售,被拒绝简直是工作的常态。从第一通开发call,到邀约试听,再到回访逼单,似乎每个环节都有被拒绝的理由。仿佛一路打怪升级,战胜层层困难才能最终被客户接受和认可。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验:
刚接通电话:“您好,我是xx 机构的老师”直接被挂断;
跟家长约了第二天试听,结果早晨就收到短信:“您好,孩子不喜欢,取消吧”;
莫名其妙挨骂:“你不要天天催,烦不烦呀,需要我自己会联系你的。”;
客户拒绝我们如此理直气壮,各种各样的拒绝难免会让我们有所动摇,甚至有时会产生心理障碍,患上“电话恐惧症”。
被拒绝多了难免怀疑自己,打电话都失去了勇气,客户一大声说话就面红耳赤,心跳加速,迫切想要逃离。
结果可想而知,害怕被拒绝往往使我们发挥失常,说出来的话术别说打动客户,语法逻辑都不一定正确。
如果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那么被拒绝就是销售者的宿命。
0 2
我们为什么会害怕拒绝呢?
这看起来是一个很多余的问题,因为拒绝代表不能签单,不被认可啊,谁喜欢被拒绝呢?
是的,害怕被拒绝是所有人的正常心理,不仅仅在销售中,生活中亦是如此,表白时怕被拒绝,开口请人帮忙时怕被拒绝,求职时怕被人拒绝,提出方案时怕被拒绝等等。
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其实和我们的“预期”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学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叫做“预期效应实现”。
实验者首先当着猴子的面,把它喜欢吃的香蕉放入两个容器中的其中一个,再用一块木板挡住猴子的视线。然后,让猴子在两者中进行选择,结果发现,猴子具有良好的辨别能力,能准确地从装有香蕉的容器中取得食物。
然后,实验者再次当着猴子的面把香蕉放入后,又在挡板后面把香蕉取出来,换成猴子不喜欢吃的莴苣,并要求猴子取食。
结果发现,当猴子从容器中取出莴苣叶子而不是香蕉时,猴子显露惊讶的表情,似乎是“大吃一惊”的挫败感,它拒绝吃莴苣,并会四周搜索,寻找期望中的香蕉,寻找失败后,甚至非常沮丧地向实验者高声尖叫,大发脾气。

这个实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猴子是因为莴苣而发火吗?显然不是,而是现实和预期差距太大,产生的落差感让它很抓狂罢了。
如果你问一个人,为什么选择做销售,得到的回答一定是:赚钱、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等诸如此类。
如果你问一个销售,如何达成自己的目标,得到的回答多数是:努力、打电话、邀约、签单、学习、和客户做朋友。
但唯独不会谈到如何面对拒绝,如何应对客户的质疑,如何面对不达标......难道这些问题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吗?
发现了吗?在多数销售的意识里,客户是不应该拒绝自己的,也不应该在陌生拜访时被骂“神经病”的,更不应该是不达标的。
最终的结果就是,不认为自己会被拒绝的销售,听到客户的一句否认就足以崩溃;不认为销售会被拒绝的管理者,给到销售所有低难度的训练,都是为了让他们在面对客户时主动“送死”。
所以,销售真的害怕的是拒绝吗?或许,只是你没有做好准备而已。
没有准备好失败的人,就没有准备好成功。
0 3
接纳自己的情绪,才能接纳客户的情绪
销售工作中,常常提到“同理心”,拥有同理心可以更顺畅的和客户去沟通,也更容易与对方建立信任关系。
而同理心的前提有两个,一是爱人如己的心,你要真的想要发自内心的去关心对方。其次也就是,接纳自身情绪的能力。
是的,你没看错,不是接纳对方,而是先接纳自己,直面自己的坏情绪,坏情绪本身或许是糟糕的,但绝对是合理的。就像每个人都会犯错一样,错误本身是错的,但犯错是合理的。
你只有先接纳了自己,才有可能去试着接纳客户那些看似不必要,小题大作,杞人忧天的担忧或恐惧。
还记得第一个在咨询中泪流满面的家长。那是一个农村的妈妈,孩子7岁还未接触英语,抽奖抽中我们的试听课。我鼓励着宝妈让孩子试试,和外教老师接触下。
孩子刚开始还兴致勃勃和我打招呼,把自己喜欢的玩具介绍给我。但是一接触外教老师的时候,就开始东张西望,或者独自玩手中的玩具不参与互动。
妈妈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走,强势的要求他和外教主动打招呼,孩子开始嚎啕大哭。毫无疑问,试听课上砸了。
课后,和妈妈电话沟通的时候,妈妈忍不住哭了:“这孩子就是不听话,都上一年级了,在学校也不听老师讲,也不主动跟老师交流,你说她活泼,确实很活泼,都有点太活泼了,和其他小朋友也不一起玩,就自己一个人玩……”

这单最后并没有签,之所以那么难忘,是因为那时候并不理解,为什么家长的情绪会如此失控。后来慢慢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客户才发现,原来父母有那么多的担忧,担心孩子不礼貌,担心孩子孤僻,担心孩子抵抗力弱,担心孩子成绩差,担心孩子不专注......而这些都是我之前并未真正感受过的。
家长说孩子性格内向,不愿意开口说话,是担心孩子太安静,在学校会被忽视还是不受欢迎会被孤立呢?是否还有其他更深远的影响是我们未曾想到的?
客户说自己英语不好,工作中带来了困扰,是上级对他有看法影响晋升,还是无法胜任现有的工作,经常出纰漏?是否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情况,是客户没有谈到的?
如果我们无法理解自己的恐惧和担忧,一句拒绝就会让我们害怕,那怎么去理解客户的担忧呢?我们常说挖掘家长的痛点,但如果没有真正感受过客户的担忧,没有理解那背后的原因,所谓需求挖掘只是销售一厢情愿的想象。
无法接纳自己的人,也就无法真正接纳他人。
0 4
如何有效克服拒绝的恐惧?
不得不说,接纳是一个生命成长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上帝的带领。你也可以先从以下几点做起来,相信会对你有帮助。
1、觉察自己的情绪。
不妨写下自己的恐惧,分析为什么会害怕?害怕什么呢?最坏的情况是什么呢?自己能否承受最糟糕的状况?哪些行为可以有效避免问题的发生?出现这样的状况,自己如何应对是最明智的?
当问题全部浮出水面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2、不打无准备之战。
开始拨打电话或咨询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具,资料,话术,常见问题的应对方案。避免被突如其来的状况,打乱自己的咨询节奏和思路。
3、坦诚的去提问。
客户与销售对立,多数原因是销售造成的,如果你真的和客户站在一条线上,试着说出家长的疑惑,反而会让客户更放松戒备心,沟通也会更自然:
“陈小姐,我也知道你会担心效果不好,浪费时间和金钱。”
4、在拒绝里寻找机会。
拒绝不是意味着结束,有时恰恰是另一个机会的开始,只要我们问问被拒绝的原因:
“陈女士,从您第一次来访,到后面的试听,我都一直用心在服务您,也给孩子的学习做了具体合适的学习规划,是否还有什么没有达到您的标准,或者您能给我些建议让我下次做的更好吗?”
如果客户主动告诉你他们的不满,意味着对方开始接纳你了,愿意对你坦诚了。更重要的是,我们知道了怎么去避免类似情况的发生。
5、正确的看待拒绝。
之前看到一组数据,课程销售签一单,平均要跟进14次,被拒绝5次以上。
先不管这个数据是否精准,但说明了一个最基本的常识:拒绝,几乎是签单的必经之路,面对拒绝也是销售最起码的能力。
6、针对性的练习。
说了那么多,但知道和做到永远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试着根据自己的行业,客户类型,制作一些“强势客户”角色扮演卡。每天和同事进行大量的练习,直到你应对自如为止。

最后,我想说:
如果你害怕拒绝,这真的很正常,因为你是正常的人类。
如果你敢于承认自己的恐惧,那么恭喜你,你很适合做销售。
因为你已经开始接纳自己的软弱。
注明: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注明:文章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