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到来,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数据的价值,数据分析也成为了各行各业的高频话题。
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数据分析和绩效管理已经成为体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手段,很多行业领先的公司都倾向于采用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人力资源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提升HR管理竞争优势.
2020年3月19日和20日,【EMN|ETC为爱发声 共同抗疫】公益课第9-10期圆满告捷,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实战派海儿老师在ETC俱乐部丹阳站微信群主讲《人力数据分析和绩效管理改善》课程,其思想精髓就像一本武林秘籍,所有的招式都有了,就靠您的不断修炼和精进了。内功雄浑者,招式方能无往而不利。
相信很多企业在做培训时,老板最关心的培训效能问题,比如投入了培训经费,员工到底能学到什么?培训所获是否能运用到平时工作当中?所以培训最重要的是投入产出比,培训转化率是重点考虑的维度。
很多大企业每年都会做一次人才盘点,人才盘点能有效梳理企业组织是否臃肿,还需盘点员工个人的胜任能力、业绩及态度是否符合公司管理规范,通过人才盘点得出的结果和数据能更好的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
很多企业在年底都会做薪酬规划的整体预算,通过第三方调研数据、通过绩效结果等对员工薪酬进行调整。
做绩效管理体系时,如果企业没有半年或3-6个月以上的数据支撑,那么绩效的数据采集及KPI的设定会非常难,在设立绩效方案之前,一定要有原始数据做支撑。
数据分析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改善问题,如果没有绩效考核,那每个月的报表就无法考核员工,无法证明部门提供的数据一定是真实的,如果做了绩效考核,那他是环环相扣的,就能互相评估数据的真实性。
工作目标越量化,完成工作的效果会越好。节约管理沟通的成本,企业命运不再依赖个别领导。
人力资源成本是人力资源取得、开发、使用、保障、离职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总和。
招聘成本、选择成本、录用成本、安置成本
岗前培训成本、岗位培训成本、脱产培训成本
合理控制有效成本、最大限度降低无效成本,通过预算控制人力成本,确保利润指标的达成。
人才配置错位、内耗、人才流失、人才隐形、人才高消费、人才闲置。
核心人才流失需要:
1、至少1-2个月的招聘期
2、3个月的适应期
3、6个月的融入期
4、此外相当于4个月的招聘费,超过40%的失败率。
战略决策时,人力资源成本是管理的关键,绩效薪酬体系是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的守门员,管理改善是人力资源成本管控的手术刀,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建立合适题库
建立导师制度
建立人才库
培训面试官
做好入职培训
能岗匹配
绩效提升
流程优化
持续辅导
有效激励
减少加班
1、企业高管的重视。
2、其他部门(如:财务部、数据支撑部)紧密配合,理念一致。
找到问题
形成方案
采取行动
持续评估
1、离职率高
2、招聘工作难度大
3、招聘成本及员工使用成本较高
4、仓储负责人抱怨非常大
5、仓储内部员工负能量高
6、人力资源部抱怨仓储部门留不住人
7、仓储内部工作配合度低,工作效率低,会存在跨部门投诉较多
8、......
从表面上分析是管理问题及内部流程沟通问题,其本质上需要通过管理评估、通过流程优化解决问题,重新分工定岗、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形成图片化、目视化的培训流程定时进行培训、进行区域定置化管理、制定行动方案。
线上培训费用低、课程可复制性强,员工的培训成本及时间成本降低,线上培训是当下的一个趋势,但将培训时长作为培训转化率的指标,太片面。
我们在设定培训效果评估时,会将培训出勤率、考试考核作为培训评估的方法,出勤率只是一方面,培训效果好不好还要看员工是否学以致用。
老板重点关注的是培训后是否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工作中,学以致用。
培训后,定期对培训内容进行梳理和复盘,进行阶段性的评估和核算数据转化。
分情况而定,款到发货的情况下不需要考核回款率,另外结合企业发展现状和战略目标,绩效考核遵循要什么考什么原则。
生产订单交付率一定要关联其他数据,如果安全库存、企业成本刚刚好,生产计划完成率高,那98%的交付率是非常好的。如果生产计划完成只有88%,剩下10%靠库存,那这样库存成本压力大,公司资金链也会遇到问题。
采购交付率100%好不好的前提要看采购人员的付款情况,是花的多少钱办成的100%这个事。如果花100万的费用买100万的货,不能证明采购人员的能力非常强。如果是花50万的费用买100万的货, 才能证明采购人员的能力强。
老板重点关注的是培训后是否将培训内容应用到工作中,学以致用。
任何指标都不能看表象,也不能从单一数据去分析好与不好,一定要跨部门关联所有的数据,从成本角度、运营角度、内耗角度等关联所有数据,达到企业真正想要的最好的结果。
做绩效管理的流程:明确公司战略目标,制定战略地图,绩效宣导,绩效激励,绩效分解计划,绩效辅导,绩效管控,绩效评估,绩效诊断,绩效沟通。
薪酬标准按照岗位、行业来分是不一样的,从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来说,高管一般工资比例是七三、六四或者五五比例,主管是八二比例......
1、员工入职5年未涨薪,有几种情况:第一,员工能力可能较差,一直未涨薪;第二,企业在薪酬设计上太合理;第三新员工入职后出现老员工薪酬倒挂现象。
2、薪酬设定方案:
从学历出发,建议报成人高考提升学历,提前给其申请补贴。
等价交换,给其设定阶段性目标,比如三个月之内达到公司预期改善或为公司提出合理化建议给公司创造收益,可单独奖励或补贴。
1、企业留住核心人员的薪资比例是每年增长15%——30%之间,从个人职业规划角度来说,要根据现阶段的真实需求对应目前的薪酬考虑是否跳槽。
2、对给你提供平台,提供机遇的企业学会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