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17年5月11日下午,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军械库和处女花园拉开帷幕。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璇、文化参赞许蓉、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副总经理阎东、中国馆策展人邱志杰、艺术家以及国内外艺术界和媒体等300余人出席了开幕式。
今年9月中国将以主宾国的身份参加巴西库里提巴双年展国家馆的系列活动。为此,库里提巴双年展组委会主席路易斯安娜、总干事路易斯以及策展人特蕾莎专程出席了中国馆的开幕式并饶有兴趣地观看了展览。
本届双年展总策展人克里斯汀·马赛尔确定的主题为《艺术永生》,旨在“为艺术家而设计”的一届双年展,她将艺术家置于第一线,为艺术家的自我表达提供机会。而以《不息》为题的中国馆,通过由“艺术家为艺术家而策划”的展览,展示了中国智慧的深刻内涵。它以当代和民间紧密互动的方式,阐释中国文化和艺术永生的奥秘。中国馆就意象而言,以“山·海”与“古·今”两个相互流变、转换的“阴·阳”构造整个展览叙事。“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这两个耳熟能详的故事构成“山”与“海”对应的意象;李嵩的《骷髅幻戏图》和马远的《十二水图》两幅宋代古画共同成为展览的“引文”,由此中华民族独特的“不息”的精神世界略见一斑。就展品而言,一位汲取大海能量的当代艺术家汤南南与另一位汲取“神话”能量的当代艺术家邬建安;一位雕刻影子的民间工艺大师汪天稳与另一位汇集苏绣艺术传承脉络的民间工艺大师姚惠芬对这两个故事、两幅宋画展开了一场跨越千年的合作,为展览空间的“叙事”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可能。
艺术家们“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叉互动,创作出令人赏心悦目的作品,也因而形成了互文性的集体创作网络。在这个交叉合作的网络中,绵长的传统分别由当代艺术家和民间艺术家所继承和创新。
中国馆可谓一部古典艺术的雅集,艺术家们在合作的规则里,激发各自的潜能,把联合创作作为发挥自己创造力的灵感与机缘。不同于浪漫主义时代的个人创造神话,在无穷尽的更古老的传奇中,每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既是一个应答,又是一种开启,总是在期待、在唱和,总是可以加以批注和题跋。中国艺术是一个不息的方案,它迄今尚未完成。中国艺术史的每一件作品都是长卷的章节,其后延绵不尽的题跋,既是评论,也是崭新的创造。这卷长卷会无限铺开,永无穷尽。
本届中国馆的另一大亮点,是在展厅特别设置了文献区,展示4位艺术家各自的师承,进一步把“不息”的意象和气场,落实为文献性的佐证。比如,邬建安的老师是吕胜中,而吕胜中的老师是杨先让和冯真,杨先让的老师是徐悲鸿,冯真的老师是苏联画家莫伊谢延科……正如策展人邱志杰在解读策展理念时所说,自古以来的文化传统中,中国人并不在意不朽,而是追求不息。在“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不朽的太行山和王屋山,在生生不息的愚公家族面前让路。中国神话和古代文献中缤纷多彩的故事,同样充满一股不息的能量。与太阳赛跑干渴而死的夸父,用小石头试图填平大海的精卫鸟,用13年时间整治大洪水的大禹……这些不息者的故事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基因。--“不息”,正是我们关于“永生”的回答。
此外,一场名为《不息-移山填海》的多媒体皮影表演引发了在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传统的碗碗腔皮影、实时录像和动画VJ、自动机械表演等,将两千年历史的皮影带入了崭新的境界。来自陕西华县的皮影传承人们、此次中国馆的艺术家、策展人和工作团队,连同在威尼斯艺术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志愿者们都投入了这场精彩的表演。
开幕式上,中国驻意大利大使馆公使衔参赞郑璇对展览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她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中意两国关系蓬勃发展,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两国各领域合作取得了丰硕成果,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得到进一步深化。中意文化合作机制成立以来,两国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频繁。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展览是中意两国文化交流的一项盛事。展览从中国传统艺术的土壤中选取了独特的观察角度,以此阐述中国文明所孕育的哲思,展现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与进化。
阎东在讲话中说,本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由中国文化部支持,策展人邱志杰以“不息”回应“艺术永生”,通过4位艺术家的创作,以多样化的艺术语境,呈现当今中国文化生存与发展的多种可能性。这些语境强调展览空间的“叙事”性,从而也增加了中国馆本身的认知度。
策展人邱志杰在讲话中说:今年双年展的总主题是“艺术万岁”。我们回应以“不息”。艺术不死,是因为生生不息的传承。我们相信有一种高于每一个个体的力量,我们可以称之为能量或者气运。这个能量将每一个艺术家的工作当作它的机缘,择机降临。因此在我们的展览中充满大量的合作,合作者是通过建设性的对方进行自我建设。因此对我来说,呈现在这个展厅中的只是一个无边无际的交叉合作网络的一个节点。有无数的伟大艺术家的精灵此刻都在这里。我们的老师们,我们的老师和老师们,他们都没有死去,他们的灵魂此刻都在这个现场萦绕。愿艺术万岁,传承的能量不息。
中国馆展览由中国文化部支持,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主办,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协办。威尼斯双年展结束后,中国馆的展览将于2018年春节期间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展出。
关于策展人
邱志杰,1969年生于福建。1992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开始介入当代艺术活动。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 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硕士博士导师。上海明当代美术馆馆长。他作为艺术家曾参加2009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2015年威尼 斯双年展主题馆。及2002年和2013年的圣保罗双年展,及其他 各种国际双年展。作为策展人在1996年策划了中国最早的录像艺术展,以及1999 年到2005年之间推介青年一代艺术家的“后感性”系列展览。 2003年他策划了798艺术区的第一个展览。2012年他是第九届上海双年展“重新发电”的总策展人。
关于艺术家
汪天稳,陕西皮影传承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皮影雕刻艺人李占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皮影艺术雕刻鉴定专家、陕西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1982年,受邀为日本国立民俗博物馆负责设计、刻制《孙悟空大闹天宫》全套,深受日本友人的赞誉;1983年设计、制作的皮影人物:《樊梨花刀劈杨藩》,获中国轻工部旅游产品优秀设计“一等奖”;1984年刻制的皮影人物:《帝王出巡图》,获陕西省优秀产品设计 “一等奖”,同年并获西安市旅游产品“百花奖”;2000年,作品《番将》获得首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创作奖;2008年创作的《白蛇传》,在中国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汤南南,1969年生于福建云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工作生活于杭州。作品以乡愁为切入点,讨论时间与记忆、神话与诗歌、乡愁与生死等多个命题。试图以社会学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大海和流水为意象,探索绘画、装置、摄影、动画、多屏幕录像剧场等多种艺术方式的融通互鉴,寻找自身生活经验的启示,并关切当代生活情境的可能性。
姚惠芬,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姚惠芬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从艺近四十年,精通各种刺绣技法,擅长人物肖像、油画及中国写意水墨画的绣制。从一九九一年至今,姚惠芬所创作的苏绣艺术精品几十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及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山花奖,被誉为“苏绣传人”、“中华巧女”, 并当选“中国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度典型人物”。
邬建安,1980年生于北京。2002年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200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化部恭王府中华传统技艺研究与保护中心研究员。多年来,邬建安专注于将当代的激进美学和文化态度带入濒临绝迹的中国民间艺术传统,以富于创造性和思想性的方式,探索和呈现当代问题同远古神话与历史、传统哲学观念与图像生成方式的内在联系,在几个维度上同时刺激和扩展人们的艺术想象。他的作品曾先后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波士顿美术馆、华盛顿肯尼迪艺术中心、福冈亚洲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等机构展出,并在北京、上海、纽约等地举办多次个人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