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多举措弥补生态环境短板弱项 一批监管执法老大难问题得到解决(云南环保、兴玖环保、云南水保)
近一年来,临沧市以解决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遗留问题为契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系统存在的短板和弱项,使一批困扰基层环境监管执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临沧市生态环境局局长杨世年介绍,受多种因素制约,临沧市生态环境系统能力建设严重不足,在支撑全系统干部职工队伍履行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对此,临沧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立足现有条件挖潜创新,想方设法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支持力度。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市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临沧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会议暨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电视电话会议上,市委书记、市长多次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开展教育动员,不仅在全市掀起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热潮,还极大提振了全市生态环境队伍做好本职工作的信心。着眼推动全市生态环境系统“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市生态环境局党组多方协调,努力解决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遗留问题,在干部职级晋升、工作经费预算、人员编制调整、重点工作推进、部门执法联动、监测能力建设等方面,得到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拓宽干部职级晋升渠道,临沧市委在生态环境系统没有职数的情况下,采取暂借的方式为市生态环境局解决了6名干部的四级调研员职级待遇,消除了多来年基层干部职务职级难以晋升的“心病”,增强了干部队伍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尽管市政府财力十分有限,2022年度市生态环境系统工作经费预算还是大幅增加,已预算安排市生态环境局机关工作经费比上年度增加了470万元,各分局的工作经费预算也有所增加。针对人员短缺问题,市委编办同意全市生态环境执法队伍的编制全面解冻,并对增设内设机构、干部交流等工作给予支持。今年生态环境系统招录38名参公人员,占全市公务员招录比例的16.7%,有效解决了基层执法力量薄弱的大难题。
近一年来,临沧市生态环境工作不断得到市委、市政府及各县(区)、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理解与支持。2022年1月26日召开的五届市委常委会第26次会议讨论年度预算时,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长明确提出“应给予全市生态环境部门预算倾斜,特别是生态环保督察指出的问题应加大整改的支持力度”;市委编委办主任在全市编制培训会议上重点就生态环保管理体制改革的遗留问题作了专题剖析。
目前,临沧市生态环境执法联动机制实现新突破,生态环境行政处罚执行到位,典型案例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全市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市生态环境局8个分局生态环境监测站站房建设正在有力推进,临翔、云县、双江、沧源4个生态环境监测站的设备设施正在招标采购,危化品环境事故应急能监测和监管执法能力等项目正在抓紧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