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生物多样性,文山州一直在行动!(云南环保、兴玖环保、云南水保)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地处中南半岛腹地,既是中国滇黔桂古特植物中心的关键地区,又是云南的二大生物多样性中心之一,也是世界上木兰科植物现代分布的中心,2012年文山州成功申报为中国“木兰之乡”。文山州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65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极危(CR)物种5种、濒危(EN)物种14种、易危(VU)物种14种……
据初步调查全州野生植物种类共有332科948属4504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的60种,约占云南的42%(云南144种);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记载国家级保护的珍贵濒危植物42科46属74种,其种数占国家保护名录种数的20.1%,国家级保护树种21科31属34种,占全国保护树种总数25%。
2016年,文山州完成第二次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调查,共调查到华盖木、长蕊木兰、单性木兰、云南拟单性木兰、合果木、观光木、蒜头果、紫荆木、柄翅果、蚬木、滇桐、云南金花茶、伯乐树、喙核桃、滇南桫椤、中华桫椤、白桫椤、德保苏铁、毛枝五针松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资源65种。
2016年,文山州完成第二次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共调查到野生动物416种,其中:兽类29种,鸟类303种,爬行类42种,两栖类42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3种;极危(CR)物种5种;濒危(EN)物种14种;易危(VU)物种14种。同时列入“三有名录”,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保护的有28种。
虽然地理区位决定了文山州物种的多样性,但因许多物种数量稀少,随时有面临灭绝的危险。为加强珍稀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多年来我州采取有力保护措施,并取得显著成效。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1982年将州内集中连片原始阔叶林划为6个自然保护区和28片禁伐林区,使华盖木、长蕊木兰、云南金钱槭等80%的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得到有效保护;目前文山州共建立了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6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州级自然保护区和22片禁伐林区。2020年通过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全州共建立32个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由5.85%上升到9.09%。
开展近地保护,在有保护植物的集体林中采取建立保护小区、支付林地主人补偿费用等保护植被和物种。在原生地林中空地上人工种植极小种群树苗的方法进行种群恢复等方法方式保护珍稀濒危植物。同时在“十三五”期间投入150余万元开展了蒜头果、喙核桃、水松、西畴青冈、德保苏铁等12个物种保护项目建设,使全州90%以上的濒危植物得保护。
建立木兰园开展迁地保护。在西畴香平山林场建立木兰科迁地保育园350亩,定植云南省各地和四川、湖南、浙江、广东、辽宁等省及印尼、香港等部分国家和地区热带、亚热带木兰科及珍稀濒危树种30科147种,其中:木兰科9属99种。
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种群回归试验。分别在小桥沟和古林箐开展华盖木和西畴青冈两个树种的回归试验,为科学预测回归自然华盖木和西畴青冈种群发展动态与实现种群恢复服务。通过监测,长势良好,这些回归试验为文山州珍濒危植物保护提供了成功的保护经验和科学繁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