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云南兴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新闻动态
产品展示
联系我们

云南兴玖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市西山区前卫西路金坤尚城长乐里AA栋3002室,兴玖环保临沧办事处地址: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凤山镇北部农贸市场-6-310

联系人:伏久益

电   话:13208807985

微   信:13208807985

新闻详情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回眸‘十三五’奋进新昆明”昆明市水务局:一水护城将绿绕 人和水美送春来

“回眸‘十三五’奋进新昆明”昆明市水务局:一水护城将绿绕 人和水美送春来
 日期:2021/1/8 14:54:00 

“回眸‘十三五’奋进新昆明”昆明市水务局:一水护城将绿绕 人和水美送春来

 

 

 

    14日,“ 回眸‘十三五’ 奋进新昆明”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基础设施和城乡建设专题召开,会上,昆明市水务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 龚询木介绍了相关情况。

 龚询木介绍,“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市水务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严格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按照“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快重点水网建设,持续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水利保障。“十三五”规划建设项目27232件,规划总投资175.83亿元,实际完成建设项目39630件,实际完成总投资278.38亿元,是“十二五”投资的2.2倍。

 一、全面提升城乡供水能力,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一)补短板、建机制、强监管,确保全市脱贫攻坚农村饮水安全四项指标全面达标。“十三五”期间重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2603件,其中3个贫困县区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1606件,完成投资8.56亿,全市受益人口104.39万人,农村集中供水率从2015年的91%提升到2019年底的99%;全面建立农村饮水安全管理地方人民政府的主体责任、水行政主管等部门的行业监管责任和供水单位的运行管理责任“三个责任”,以及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理机构、运行管理办法和运行管理经费“三项制度”;不断强化行业监管,扛实监管责任,市县乡村四级联动,全面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监管责任体制。

 (二)推进城市供水建设,强化多水源联合调度,保障城市供水安全。为有效应对异常气候下昆明城市供水面临的严峻形势,预防连续干旱年城市供水水源来水偏少、水库蓄水不足而造成的供水严重短缺,提升城市应对供水危机的能力,启动实施了瀑布公园和上对龙2件城市应急供水连通工程,应急取用德泽水库水源解决城市供水水源不足;合理制订供水调度方案,强化“七库一站一江”和散小水源的联合调度,推进滇中新区东片区与主城同城同网供水一体化,确保城市供水安全。

 (三)加快水源工程建设,构建大中小微并举、蓄引提调并重的供水格局。“十三五”期间,柴石滩水库灌区主体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新开工建设箐门口、鱼龙2件中型水库和39件小型水源工程,续建的真金万、海马箐、轿子山3件中型水库和酸水塘等14件小型水库相继完工,部分工程已初步发挥效益,新增库容6800m3,新增供水能力8000m3

  二、努力补齐防汛抗旱短板,确保河湖安澜

 (一)初步建立了“上截、中疏、下泄、高蓄”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建设体系。着力构建城市面山滞蓄截洪工程体系,组织实施了五华区石盆寺、长虫山面山洪水拦截工程、城市淹水片区配套改造等120余件防洪排涝工程,有效应对城市洪涝等灾害。

 (二)全力保障水库度汛安全。认真落实水库“三个责任人”“三个措施”工作要求,在汛期对水库汛限水位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管,对超汛限水位运行的水库责令整改;实施43件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加大灾后薄弱环节水利设施建设,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

 (三)防汛抗旱减灾效益明显。“十三五”期间,全市共投入防汛抗旱资金1.02亿元,抗旱临时解决51.93万人、25.37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防汛救灾减少受灾人口10.31万人。

 (四)海绵城市建设稳步推进。加强组织领导,组建了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编制了《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标准体系》《昆明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出台了6项配套政策制度,“十三五”期间,全市实施海绵城市建设126.27km2,,已基本实现“2020年建成区20%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近期目标。

    三、统筹推进水资源节约利用,强化水资源科学管理

(一)加强管控,强化水资源承载能力刚性约束。科学研判水资源形势,开展《昆明市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及供水配置规划》编制;“十三五”期间全市每年度用水总量控制在19亿m3以内,远低于33.88亿m3用水总量控制目标要求;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下降38.9%32.6%;由省政府考核的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昆明市一直保持全省“优秀”等级;严格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规范取水、用水行为管理,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良好格局,完成5个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试点县建设。

 (二)完善机制,加快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节约集约转变。印发《昆明市加强节水型社会建设实施方案》、《昆明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昆明市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等,顺利通过住建部开展的国家节水型城市第二次复查;严格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十三五”期间共建成110座分散式再生水利用设施和10座集中式再生水厂,再生水利用成效明显;强化计划(定额)用水管理,将月用水量在100立方米以上的非居民用水户纳入计划用水管理,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向郊县延伸;持续推进水量平衡测试和节水载体建设,累计完成10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试点和579家节水型企业(单位)、90个节水型小区创建。

 四、坚持完善水治理体系,推动水生态健康永续发展

 (一)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向“有实”转变。“十三五”期间,昆明市深入贯彻落实水利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河湖长制各项工作,出台了昆明市深化河(湖)长制实施方案,建立“四级河长五级治理”体系,全面深化河(湖)长制工作;坚持超前谋划、因地制宜,开展水质水量监测体系建设和河湖管理范围划定,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和“云南清水”等专项行动;将水质类别提升和污染物浓度削减双目标控制的要求落实到“一河一策”方案中,“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治理目标初步显现。

 (二)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编制完成《昆明市水资源保护规划》,研究提出了《昆明市水功能区纳污能力核定和分阶段限制排污总量控制方案》;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建立红黄绿分区预警机制、水质动态预警机制,对不达标水功能区开展达标建设和整改;全面完成94个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整改提升工作。

 (三)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推进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松华坝、云龙、清水海三个大型水库周边核心区人口全部搬离,实现“无人居住”;建立水源地长效管护机制,17个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进一步明确饮用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和功能定位,为饮用水水源地标准化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加大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力度。实施了禄劝县芝兰小流域等16件水土保持工程;完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批220件,强化业主自主验收备案管理,严把生态保护关;着力推动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系统治水转变,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691km2;开展了百草园国家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一期工程建设,建成了一个集科普、科研、展示于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五)持续推进小水电工作。富民县石楼梯、宜格水电站创建为绿色水电站;富民县和禄劝县5座小水电站进行了增效扩容改造;全面推进小水电清理整改,73座小水电完成生态下泄和监控设施安装并接入系统平台,建立了生态运行机制,13座退出类电站完成退出拆除工作。

 五、持续深化改革创新,水务工作焕发生机活力

(一)创新水务投融资机制。加大公共财政资金对水利投入力度,共投入144.6亿元,撬动社会资金133.8亿元;创新水务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水利建设,由市级平台公司作为水源工程建设业主,实行投融资监管营一条龙承建。

(二)深化水务“放管服”改革。及时调整政务服务事项,采取取消、合并、下放等方式将水行政许可事项精简为12项;深入推进政务“七办”服务,落实清单之外无审批要求,全面实现水务政务服务“一窗通办”,所有服务事项100%达到网办四级;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认领完善检查实施事项31项,实现了认领事项监管行为100%全覆盖。

(三)完善生态补偿制度。率先在滇池及牛栏江、普渡河流域实施河道生态补偿机制,强化河道治理属地责任,对34条入滇河道和牛栏江、普渡河开展跨区行政断面水质水量监测工作;在昆明7个主城饮用水水源地创新实施生态补偿机制,年拨付扶持补助资金约2亿元。

(四)持续推进农田水利改革。全面推广石林台创园、富民白地山等试点经验,建立初始水权分配制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节奖超罚和精准补贴机制等7项制度;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完成改革面积50余万亩。

(五)提升水利信息化水平。建立河长制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河长移动管理、统一考核管理、大数据融合分析、公众参与、信息发布等功能,保障河长制工作实效;建成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平台,对重点区域的水质、水位以及重点用水单位取水口水量等实施实时在线监控;建立了牛----螳防汛联合调度应急指挥体系,初步建成“一张图”防汛排涝指挥系统,实现防汛指挥挂图作战,有效提升了洪涝灾害防御能力。

“十四五”时期,昆明市水安全保障工作处于“补短板、强监管”的重要发展阶段,我们将立足人民群众对水安全保障的新期待新要求,积极妥善应对各种水安全风险和挑战。我们将扭住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奋斗目标,依据昆明基本市情水情和水务发展目标任务,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与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起步期相协同的水安全保障体系,构建都市水资源高效利用区、田园水安全保障区和山地水生态保护区“三位一体”的水安全保障发展总体布局,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高原特色的水务发展之路,着力当好云南新时代治水排头兵,为昆明建成“一个枢纽”、“四个中心”、“三个品牌”提供强有力的水务支撑和保障。